
由瀟湘電影集團、湖南瀟影第二影業和湖南清溪文化旅游發展集團聯合出品,譚仲池、趙楠編劇,趙楠執導、果靖霖等主演的電影《周立波回清溪》正在院線上映,筆者觀影后深受感染,情難自已。作為當代鄉土文學流派“茶子花派”的開創者周立波,是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成長起來的著名作家。“南周北趙(趙樹理)”皆為描寫農村生活的“鐵筆”“圣手”;“南周北柳(柳青)”則因為他們長期在故鄉體驗生活寫出文學名著而為文藝界津津樂道。電影《周立波回清溪》就是緊扣周立波回鄉深入生活,最終寫出長篇小說《山鄉巨變》這段佳話來展開的。
影片在總體風格上似一支清新、含蓄、悠揚,卻又籠著淡淡憂傷的牧歌,與“茶子花派”鄉土文學、與《山鄉巨變》形成風格上的映照。影片在描繪湘中益陽如詩如畫的山水田園的同時,對農民勤勞、淳樸、向往幸福卻也有些狹隘性的性格特征進行了淡墨皴染式的描繪。影片透過周立波的眼光來觀察和發現闊別多年的故鄉的人事風俗,感受巨大時代變遷中人心的變化,處處流露出周立波“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情緒,漫溢著泥土的芬芳和難以言說的鄉愁。

影片在敘事和結構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與小說《山鄉巨變》形成強烈的互文關系,二者在人物形象、主要事件上互相呼應、互相補充、互相闡發。只是在小說中周立波是隱在背后沒有登場的全知敘述者,而在電影中他成為了主人公,成為與小說中人物一起生活、一起上演的角色。影片結尾,對主要角色與小說中人物及其原型的一一揭示,使得熟悉這部小說的人們更增加了如遇故人、恍然大悟的親切感。
影片在情節的剪裁取舍上頗見匠心。如何向年輕的觀眾描繪當年轟轟烈烈而今天已隱入歷史塵煙的農業合作化運動,是創作者們面臨的難點。影片采取了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淡化階級矛盾、強化人性人情美的處理方式,既適度交代了合作化運動理論上和出發點的合理性,也表現了實踐中的超階段性。農民通過土改運動獲得了土地,但還沒有捂熱,又要“合作”出去,不可避免地產生失落、抵觸情緒,但在巨大的革命式動員壓力下,大多數人又只能選擇從眾,影片對農民的這一心理進行了準確而微妙的揭示。影片最后以周立波在集體婚禮上對未來生活的詩意想象——“……金色的稻浪鋪向遠方”來結束對這段歷史的回望,既避免了對農業合作化這場社會實驗作出不真實的拔高,也有效降低了觀眾的疏離感。

更為成功的是,影片塑造了一個真實親切、血肉豐滿的人民作家周立波形象,講好了周立波深入生活的故事。
影片通過周立波與村支書張雁秋、與堂兄周咬筋、與孤兒張賴皮三組關系表現了他與農民血濃于水的情感。對遭遇家庭變故的張雁秋,周立波以自己苦苦堅持的革命經歷為他打氣;對被眾人視為“稀泥巴扶不上墻”的張賴皮,周立波不拋棄、不放棄,并通過激勵法使他重新做人、成家立業。周立波與周咬筋的關系是最為復雜的。周立波對周咬筋既有血緣親情,也理解他的愿望的合理性,所以他按照政策第一時間給了周咬筋“入社自愿”的“擋箭牌”;對周咬筋以假服毒抗爭入社動員,周立波既真誠關心他的健康,還由此引發他對政策執行方式的反思。但是對周咬筋反對兒子學成回鄉務農的落后思想,周立波卻與之進行了綿里藏針式的斗爭,支持了侄兒的決定。

影片對周立波形象塑造最精彩之處,在于將周立波的“熱”與“冷”融為一體,將他對鄉親的熱情熱愛與對政策措施的冷靜思考結合起來,從而刻畫出一位思考者、一位為民請命者、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形象。影片多處不動聲色地表現周立波的沉默與遲疑,表明他不是狂熱的盲從者,而是冷靜的實事求是者。他勇敢地向省委書記寫信反映實情、提出建議,圍繞寫信他與妻子林藍進行的一場對話,表明他們作好了為了人民利益不惜付出代價的準備。這在當時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
影片通過周立波與兒子周健明(前妻所生)、女兒百穗的關系,塑造了一位閃耀著人性人情美的周立波形象。影片通過他匆匆趕去為下鄉的兒子送行,并用真誠的道歉獲得兒子的理解一場戲,表現了周立波為人的真摯懇切和民主開明。小女兒百穗罹患白血病是影片中一條重要的情感線。從影片開場,百穗將換下的一顆牙交給爸爸,周立波鄭重地告訴女兒,要按照鄉間習俗,把上排牙扔到床底下、下排牙扔到屋頂上,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到結尾處,周立波在百穗病床前泣不成聲地自語:“可是爸爸忘記了,哪顆是上面的,哪顆是下面的。”這條情感線達到頂點,催人淚下。

我們稱影片是一部作家教科書,一方面是因為本片用生動的事實,證明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作家藝術家成長成才的唯一正確道路;另一方面,影片也極好地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期許:“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正是因為心中充滿著責任和大愛,才驅使周立波十年如一日地與農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為他們的幸福而歌唱、祈禱,為他們的苦難而一掬同情之淚,并最終繪出時代的巨幅畫卷,使鄉親們在他的筆下獲得了永生。
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能從影片中學習周立波深入生活的方法,撤除心的圍墻,做到身入、心入和情入;也能學到他關注現實、獨立思考、真誠表達的精神。社會主義的文藝既要堅持黨性原則,又不能做一定時期政策的簡單圖解和傳聲,而一定要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按照生活本來面目與藝術審美邏輯來反映時代、反映生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深感《周立波回清溪》無愧于一部鮮活的作家教科書。
《周立波回清溪》是趙楠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以此為進階,我們相信她會不斷有令人驚喜的作品獻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