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中重溫一代偉人革命之路
2023-12-27 17:33 來源:瀟湘電影集團
2023年12月26日,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
紅色基因,弦歌不輟。這一特殊時間節點,電影《人民萬歲》《出發》、電視劇《問蒼茫》《鯤鵬擊浪》在各院線、平臺集中播映,引領觀眾在光影中重溫一代偉人的革命之路,深切緬懷這位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史、思、詩一體,多角度緬懷先輩
紅色江山來之不易。長久以來,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是國產影視工作者的創作自覺。也因此,無論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抑或毛澤東個人的革命路,既是電影電視劇永恒的創作主題,也在一代代觀眾心目中留存經典。
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一批新作登場。與以往的經典作品相比,這批新作尋找“空白”地帶,填補更多歷史細節,同時注重用升級的視聽技術、更契合當下的時代審美、時代精神,力求在“史、思、詩”一體的敘事中喚起新一代觀眾的共情共鳴。

“人民萬歲!”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同志發出了歷史強音。紀錄電影《人民萬歲》以此為題,作出時代回應。該片以“人民視角”為敘事線索,遴選珍貴的歷史素材,將“人民萬歲”的口號凝結為鮮活的歷史影像,闡釋了毛澤東同志“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箴言,展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
作為一部聚焦毛澤東同志和人民的紀錄電影,《人民萬歲》的歷史跨度近乎全景式。它從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煙到取得勝利后的崢嶸歲月,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偉大變革,記錄了毛澤東同志關心關愛人民的歷史瞬間。片中的很多獨家影像素材是第一次公開呈現在大銀幕上。經現代化技術修復,歷史的真實影像從時間深處走來,毛澤東同志與人民休戚與共的場景將栩栩如生呈現在眼前。此前影片走進北京大學進行特別放映時,年輕學子們表示,《人民萬歲》不僅是一部偉人生平的生動記錄之作,還是一部描寫了他與人民血肉相連、心心相印的感人之作。
電影《出發》、電視劇《鯤鵬擊浪》《問蒼茫》不約而同將鏡頭探入毛澤東的青年時代,去挖掘他為國家民族救亡圖存尋找道路的實踐腳步、思想形成的歷程。這些作品遵從“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重大革命題材創作理念,采用實景拍攝,都兼具歷史的磅礴氣概與詩意的美學氣象。
跨時代的青春對話,汲取紅色力量
從劇情跨越的歷史階段來看,電影《出發》、電視劇《鯤鵬擊浪》《問蒼茫》剛好首尾相連,串聯成了一部從“恰同學少年”到走向秋收起義時期的毛澤東成長史。紅色,是這個時代鮮明的底色。▼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創作者們紛紛選擇青年毛澤東為敘事主題,就是希望以跨時代的青春對話致敬歷史,讓百年后的青年一代在對話歷史中汲取紅色力量。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是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寫下的詩句。他與第一師范的老師和學生談治學、做人之道,縱論天下大事,探求救國教民的真理,并提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電影《出發》聚焦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期間的一趟游學。1917年,毛澤東與蕭子升不帶分文,深入湖南農村基層,他們行程千里、游學五縣、深入調研,懂得了知民心、得人心之關鍵。一路上所見世間萬象、民生百態,不僅令毛澤東堅定地立下“向大本大源處探討”“改變中國和世界”的宏偉志向,也開啟了他個人與中國共產黨注重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的傳統。

電視劇《鯤鵬擊浪》自1918年起筆,講述了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范畢業到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走過的革命歷程。電視劇《問蒼茫》則在時間上承續《鯤鵬擊浪》,聚焦中共一大之后到八七會議之際的毛澤東。這兩部劇作所聚焦的近十年時光,對于青年毛澤東,是思想的蛻變升華期,也是他的世界觀發生轉變的奠基期。這十年間,他先是從一名信奉教育救國的熱血青年轉變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又在矢志不渝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過程中,逐漸從一名追隨者成長為先行者、開拓者,并探索出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不僅在歷史層面時間相連,《鯤鵬擊浪》《問蒼茫》在藝術層面也構成了前后相承的關系。比如兩部劇都放棄全景式描摹的方式,轉而對青年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橫截面進行刻畫,從理論思想到行動實踐,來回答在那波詭云譎的時代如何實現革命的路徑問題。又比如,兩部劇在描寫毛澤東的青年生活時,都追求接地氣、通詩情。觀眾在《鯤鵬擊浪》中見到了在物質困苦中堅定前行的他,在《問蒼茫》里見過到實踐中檢驗真理的他。無論是和同學們擠大通鋪的毛澤東,還是在安源煤礦親見工人衣食無著的毛澤東,他身上從未轉移的理想信念、他心頭燃燒著的對新世界的希望之火,總能讓觀眾尤其是當代青年為之動容。
巧的是,《問蒼茫》和《鯤鵬擊浪》劇組在電視劇開播后相繼走進北京大學,與青年學子座談。創作者們收到的反饋中有這樣一條高頻出現:以青年人看世界的角度了解毛澤東,以年輕態的審美講述了思想成長與革命實踐相互映照的故事,引發青年深刻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