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相關負責人出席研討會。播出平臺、出品方、主創代表、專家學者及媒體代表參與本次會議,共同圍繞電視劇的主題立意、藝術價值、創新突破等多個角度展開熱烈討論,共同探討《去有風的地方》給電視劇市場帶來的新變化、新活力與新氣象。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展現了都市青年在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中,重新發掘生命意義與價值的過程,勾勒了一幅當下年輕人扎根基層、建設鄉村的動人畫卷。作品在打造細膩描摹田園風光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的主流表達開創了新的創作方法論,得到了現場專家的一致肯定。
立足時代主題,打造文旅融合成功標桿
2023年伊始,田園治愈劇《去有風的地方》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熱播,讓取景地云南的風景、美食以及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走入觀眾視野,成功點燃了觀眾的“追風熱”?!度ビ酗L的地方》產生了“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現象級效應,成為文藝作品助力鄉村振興的點題之作,打造出“影視+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標桿。
易 凱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去有風的地方》美而有當、慢而不多、清而脫俗,可謂是為電視熒屏增加了不同的亮色,其成功是主創團隊、出品方和播出方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該劇主創團隊尊重市場規律和藝術創作規律,在挖掘日常生活的過程,傳遞出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意義。華策在三年前就能夠選中這樣一部作品進行孵化,則展現出其相當的實力和眼光。而湖南衛視、芒果TV能夠在競爭尤為激烈的年初劇集市場,將這樣一部慢節奏的劇播成“爆款”,也充分證明其作為播出方的平臺能量。
蔡 懷 軍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副臺長、湖南衛視黨委書記、芒果超媒董事長
湖南廣電做好青年文藝工作的價值引領,一方面要描畫好“詩與遠方”,另一方面也要建設好“精神家園”。我們的文藝創作將大環境、大議題有機融合,讓青年奮斗者們,在詩與遠方中找到奮斗理想,《有風》之處,靜水深流。湖南衛視、芒果TV將繼續保持文化創新,展現時代精神價值的魅力;優化內容布局,激發產業融合發展活力,在兼具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的基礎之上,更好講述中國故事、描畫中國精神、展現中國力量。
譚 昕
湖南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處長《去有風的地方》具備偶像劇的浪漫、風光片的質感和生活流的煙火氣,娓娓道來,給人以歲月靜好之感。該劇定位為文旅劇,沒有僅僅陷入情感敘事之中,而是將保護傳統文化,關懷留守兒童以及鄉村振興這些宏大主題融入其中,自然流露,是了不起的創作。
吳 良 琴
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時代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典范之作。該劇貼近時代背景、展現地域特色,成功塑造真實的別樣的新時代鄉土中國;《去有風的地方》也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標桿之作。該劇在給人美的同時帶給人思考,展現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去有風的地方》還是一部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相統一的成功之作。該劇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故事恰到好處地鑲嵌在響應時代主旋律的框架之中,成功地在叫座的愛情偶像劇和叫好的鄉村振興劇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牛 燕
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去有風的地方》向全世界展示了七彩云南、魅力大理的風采,傳播了“有一種生活叫大理”的美好生活方式,成為大理最好的旅游宣傳片,也打造了“影視+文旅”成功樣板。
林 誠
福建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處長極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建筑、服飾、美食,為故事的發生創造了極具詩意的展現空間,助力了拍攝地的文旅經濟發展,實現了影視和文旅的相互成就。
娓娓講述暖心故事,生動展現自然風光、人文風情與歷史積淀。《去有風的地方》成功點燃了觀眾的旅游熱情,為當地拓展文旅產業邊界、優化旅游空間布局提供了有力支撐。這是“影視+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更是電視劇制作團隊與當地政府協同努力的收獲。
探索敘事創新,豐富主題創作表達空間
《去有風的地方》以“慢”為基調,從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離開都市找尋自我等多個維度交織譜寫出當下年輕人的對于自我實現、心靈自由的看法,讓觀眾在潤物無聲中接納了作品表達的態度。在立意方面,除了有人和情的敘事,該劇也讓“以現代農業發展如何繪就鄉村振興畫卷”的追問,得到了更為詳盡且生動的答案。對此,專家學者和主創團隊代表圍繞該劇的主旨開掘、人物塑造、敘事表達、社會影響等方面對該劇展開解析。
王 一 川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這部劇在田園心理治愈方面下足了功夫,劇集的細節刻畫到位,有說服力?!度ビ酗L的地方》不落窠臼地把田園治愈過程放到鄉村振興的號角下來描繪,注重真實,充分考慮到鄉村振興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在此意義上,這部劇奏響田園治愈和鄉村創業相互交融的旋律,為當前的影視劇創作提供了一條新道路。
高 小 立
《文藝報》編審
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視聽委員會副主任《去有風的地方》在藝術呈現上的高明之處,是將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巧妙融入都市人的情感世界,將觀眾的主流審美趣味與陌生化審美的探幽、窺秘結合起來,擊中觀眾渴望遠方的內心期盼。
李 春 利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簡單的生活、質樸的人際、溫暖的情感傳遞,《去有風的地方》劇作風格如同一幅中國山水畫,打動人心。打破常規創作模板,貼近生活、反映現實,是類型化創作的一次有益突破。同時,這部劇立意高遠,也是一次主流題材的成功創作。
徐 海 龍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去有風的地方》進行了一次表現現代生態文明高級形態的探索。創作者走出藝術的象牙塔,賦予了藝術要走向生態深度的社會責任、呼喚了人與自然平等和諧共處的生態意識、展示了刻畫人與自然物相遇相處的藝術倫理,這也喚醒更多觀眾親身實踐的意愿。
何 天 平 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去有風的地方》展現出在創作層面充滿想象空間的可能性,一是類型化創作的可能性,用日?;瘮⑹?、生活流風格和情感牽動人心;二是建設性創作的可能性,給予個體審視和治愈的意義,更在社會層面打開了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三是本土化創作的可能性,成為內容自信、出海自信、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
李 京 盛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這部作品的出現是對市場概念的一次糾錯,是對電視劇題材的一次重新發現。今天的流行電視劇創作中常常會發現一些基本市場概念元素的配備,例如強情節、高概念、快節奏、多反轉。《去有風的地方》卻沒有選擇這些元素來詮釋,但是它成功了。在這個意義上,這部作品的成功大于這部作品本身,它一定會讓我們的電視劇創作在題材把握上產生一次新的認知。
傅 斌 星
《去有風的地方》出品人
華策集團總裁
以“內容為王,創意為先”為驅動,這部作品是在認真學習主題創作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創新表達的成果。經過三年的創作與打磨,這部劇最終通過勾勒一個有風的故事,傳遞了溫情和力量,反映出當代年輕人多元包容的人生選擇和價值取向。
龍 亞
《去有風的地方》 制片人
制作中,我們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全方位呈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同時也不回避鄉村現實困境。我們在這樣一個作品里選擇將筆墨、鏡頭對焦更溫暖的部分,也是提醒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多將注意力放在正向的事情上。
深入生活肌理,青年群像傳遞治愈力量
《去有風的地方》以松弛灑脫的筆觸對角色進行描摹,共同繪就出一幅生動鮮活的人物立體群像。在這幅多棱鏡式的生活流群像里,每個角色身上似乎都帶有現代人的真實縮影,也讓正在疲憊生活中尋找內心自愈和人生方向的觀眾,在不經意間沉浸其中,找到修繕自我的空間,擁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李 現
《去有風的地方》主演這部劇對青春的描摹和對青年人生價值選擇的立意讓人頗有感觸,希望這部劇中青年人的生活經驗能對觀眾有所啟發,給他們帶來聆聽內心聲音、尋找內心生活真諦的勇氣。
楊 乘 虎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
《去有風的地方》在立意上結合了鮮活的時代議題和深厚的人生話題,并在表達中緩慢釋放中國式的生活思考和人生智慧。這種溫柔敦厚的風格不僅讓觀眾感知到中國鄉土文化的熟悉和親切,感召他們主動發現身邊美好、實現自我治愈、找到重新出發的力量,更總結出一套體現創造力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審美探索。
邢 戈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
《去有風的地方》的創作融注了中庸之道的智慧,是一次極具創新性的嘗試,細膩準確地描繪日常生活中的世態人情和人生歷程中的喜怒悲歡。人物的塑造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既通過情節和細節表現人生況味,又通過人物語言表達了對豐富的人生思考。
張 灼
《去有風的地方》總監制主創團隊選題始于三年前,新題材和創新的表達方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主創、主演多次深入的體驗生活,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持續豐富創作,呈現細節豐富、渾然天成的真實美感。
丁 梓 光 《去有風的地方》導演
《去有風的地方》在敘事上進行了創新,沒有強情節、強沖突,在看似流水的生活中解決每一個角色的問題。作為創作者,我希望通過這部劇讓觀眾意識到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在各個角色身上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有勇氣尋找自己的節奏。
在研討會的最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總結了該劇能為這一段時間火爆的熒屏增加不同亮色的原因。在他看來,該劇的成功是主創團隊、出品方和播出方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該劇主創團隊尊重市場規律和藝術創作規律,在挖掘日常生活的過程,傳遞出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意義。
來源:芒果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