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10月22日,黨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進入“二十大時光”。廣播傳媒中心守正創新,精心組織開展二十大的宣傳報道。從預熱到會中,各頻率及新媒體平臺利用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多角度、全方位地對二十大進行報道。通過特色專欄、新聞報道、宣傳片等多種形式,讓“二十大時光”輝映三湘,展現三湘兒女對黨的無限熱愛、對黨的二十大的熱切期待和對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滿滿信心。
嚴守紀律做好報道 用主流聲量引領輿論
此次大會會期時間短,內容多,會議宣傳機動性強、臨時調度多,廣播傳媒中心報道團隊、宣管部和各頻道做到了及時傳達落實、及時調整策劃,及時切換報道方案,充分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解讀大會內容,奏響了二十大會議宣傳報道的強音。
兩場轉播精準無誤。大會期間,廣播新聞綜合頻道按要求做好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大會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記者見面會”的轉播。
程序報道及時準確。10月16日至23日,廣播共推出《喜迎二十大》《二十大時光》《我在非洲聽大會》《村村響大喇叭 •黨的二十大精神傳萬家》等專題專欄7個,推出《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二十大作報告》《湖南干部群眾滿懷熱情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等稿件900多條次,每天播出二十大相關內容時長超過300分鐘,配發開閉幕式評論引導輿論,高頻次播出“熱烈祝賀二十大勝利召開”的主題宣傳片4000多次。新媒體端累計推出《一圖速覽二十大報告》《二十大金句》等內容190多條,總閱讀量604萬+。金鷹955官方抖音推出的《新征程從頭越》合集累計播放量515萬+。積極組織央廣上稿,中國之聲播出稿件62條次。
大會期間,廣播整體宣傳做到了轉播精準無誤、報道反響快速全面、報告解讀深入準確、專欄專題亮點紛呈,同時,中心新聞資訊類頻道和音樂娛樂類頻道整體聯動,為大會的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廣播新聞綜合頻道在轉播大會開幕式期間,頻道平均收聽率、市場占有率都高于頻道整體水平,聽眾規模達457萬。在聽了《村村響大喇叭》邀請專家解讀報告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后,鳳凰縣菖蒲塘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祖輝表示,通過高質量發展,為農民增收創收,把菖蒲塘村建設成總書記放心、人民滿意、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加大創新力度 小切口下展現大情懷
二十大期間,廣播傳媒中心以“新征程 從頭越”為主題,除大會程序報道外,《二十大時光》《二十歲遇上二十大》《在消失中看見》等主題策劃高質量完成,每組策劃始終堅持在大主題下,尋找小切口,表達大情懷。
主題報道《二十大時光》將二十大報告原聲音頻和基層干部群眾聆聽二十大報告現場音響及反響心聲巧妙融合,為受眾獻上了冒著熱氣、具廣播特色的反響報道。如第二篇《大夢想與小日子》,報道的是十八洞鄉親們學習報告精神,講述如何進一步壯大十八洞產業,過好小日子,實現大夢想。報道中,習近平二十大報告原聲、鄉親們小家的幸福故事以及對未來“大家”的憧憬,聲聲入耳,可聽性強。
融媒報道《二十歲遇上二十大》,走進湖南大學等習近平總書記曾視察過的高校,選取其中8位正值20歲的青年學子,看他們如何以二十歲青春之名,續寫二十大時代華章。如《向下扎根,向陽生長》講述北京大學選調生余漁等人從未名湖畔到城鎮鄉野,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報道除了在廣播端播出外,還特別推出了《二十歲遇上二十大》青春之聲h5讀本,全網閱讀量10萬+。
系列報道《在消失中看見》緊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新發展理念,深度挖掘不同領域、行業十個精彩蝶變、升級進化的案例,通過“消失”與“新生”之間的變化,來展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人民生活的幸福。如《打鳥坳變護鳥林》,報道的是湖南桂東縣“千年鳥道”邊的人們從打鳥到護鳥的新變化;《漁民上岸變市民》,聚焦漁民“洗腳上岸”后的美好生活。整組報道由“失”得見,視角新穎;小處著眼,貼近民生、可聽性強。報道組獲取了一組組“消失”前后的對比圖,并推出《在消失中看見》創意H5,以左右滑動時間軸的方式讓網友在新聞圖片的變化中感受“消失”蝶變,全網點擊量10萬+。
此外,廣播交通頻道、新聞事業部、金鷹955等頻率都在各自新聞欄目中推出“喜迎二十大”、“新征程 從頭越”等專欄,及時報道二十大動態消息,刷新大會重點內容。
加強前后方聯動與國際傳播 讓大會精神傳送萬家 響徹世界
大會期間,代表們在做什么?他們關心的是什么?黨代會和群眾之間有怎樣的關聯?黨代會報告如何落到實處?帶著這些思考,廣播傳媒中心加強前后方聯動,邀請二十大黨代表與省內專家學者一起解讀報告,編輯受眾關注的熱點進行傳播。
如,《全省新聞聯播》系列報道《連線黨代表》在解讀關鍵詞“人民至上”時,前后方記者聯動,通過前方黨代表和后方專家接地氣、通俗的語言闡釋了人民與江山的辯證關系以及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執政理念。《國生開講》重點關注報告中的“中國式現代化”等熱門關鍵詞,以聽眾聽得懂、喜歡聽的風格,傳遞信心,點燃斗志,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識性。《村村響大喇叭》專欄《新征程 從頭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萬家》,第一時間將報告進行了梳理,圍繞中心任務、高質量發展、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與農村百姓息息相關的內容,制作60多條音頻在全省村村響平臺40多萬只大喇叭進行分發,將二十大精神以最快速度傳遞到田間地頭、千家萬戶。5G智慧電臺借助“頭條工程”項目,將會議期間的重要議程、重要活動、重要講話、重要決議等內容,在頭條中予以體現,供全國范圍內618家縣級廣播電臺播出。及時編輯來自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的報道,在全國范圍內合作臺播出。
不光如此,廣播傳媒中心還充分發揮了“中非經貿合作,湖南先行先試”這一地域特色,《全省新聞聯播》精心謀劃了系列報道《我在非洲聽大會》,讓大會內容迅速“走出國門”,傳遍非洲大陸,并將非洲當地鮮活的聽會感受及時回傳,給大會報道打開了一扇別開生面的“國際窗口”,也讓中非經貿合作的活力“撲面而來”。
如首篇《“雜交水稻推廣者”湯立君的二十大時光》,整篇報道只有800來字、不到3分鐘,卻涵蓋了習近平總書記報告原聲、“雜交水稻推廣者”、湖南瀏陽人湯立君在非洲馬達加斯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式直播的感受、他與當地雜交水稻種植大戶Njara的交流互動以及湖南省農科院承擔的“援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范中心”項目在非洲的階段性成果、兩地人民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精神鼓舞下對未來的期許等內容。稿件充分發揮了廣播特色,聲音元素運用豐富,而非洲同胞所使用的馬達加斯加語,則帶來了原汁原味的非洲特色,凸顯了整組報道的風格和特點。相關報道鏈接及時發送給了接受采訪的在非湖南同胞,引來在非洲大陸的湖南奮斗者們、非洲合作伙伴們的紛紛點贊,他們通過社交媒體表達對湘非合作以及中國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來源:湖南廣播電視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