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關的網絡視聽活動成為本屆大會的重頭戲。
在注重內容的同時,網絡視聽題材的呈現形式也不容忽視。資料圖片
在剛剛閉幕的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無論是主論壇還是“網絡視聽CEO峰會”等專題論壇,無論是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還是頭部平臺的實踐者,他們的諸多觀點讓參與大會的人們印象深刻,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大多是各領域頭部平臺的主要責任人,更因為他們的觀點實在、可行,具有借鑒意義。
期待更多創造性轉化 做內容要靠“硬功夫”
如何更好地推動網絡視聽節目創新創優、繁榮發展?相信這是所有從業者都十分關心,卻又往往在落實中略顯盲從的現實話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網絡視聽行業要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為70周年大慶營造良好氛圍上來,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條主線,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高建民強調,各視聽新媒體機構要進一步辦好《我們的70年》《愛國情 奮斗者》《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等專題專欄,及時轉載推送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推薦的優秀劇目,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傳以及各領域、各行業成就宣傳,不斷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氛圍推向高潮。
“守正是根基,守正才能行穩;創新是動能,創新才能致遠。”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魏黨軍表示,在5G時代的技術驅動和人工智能場景下,網絡音視頻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前景廣闊。網絡視聽產業驅動要靠模式和技術創新,更要靠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在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作為廣播電視行業中資歷最老的老兵,作為音視頻資源最豐富的主體,必須秉承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大力傳播主旋律、正能量內容;必須和網絡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深入、有效結合,不斷滿足網民新需求新期待,才能煥發生機活力,為智慧視聽融合增添新創意、激發新動能。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也認為,在技術、內容、商業模式上,視聽娛樂行業都迎來創新爆發期。5G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帶來內容生產、制作、娛樂方式的飛躍發展。這其中,內容的創新是永遠沒有上限的,互聯網視頻的商業模式會給傳統娛樂帶來新的紅利。
“無論網絡視聽作品形態、傳播渠道、呈現方式如何改變,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作品的底色內涵不能變,媒體的責任擔當不能變,質量把關的標準要求不能變。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創造性轉化,用視聽語言、現代方式、先進技術展現傳統文化韻味,讓優秀傳統文化搭載新興媒體煥發新生、廣為傳承。”談及網絡視聽節目的內容,高建民表示,做內容靠的是“硬功夫”,網絡視聽工作者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引導廣大網民和人民群眾。
“當前,視聽行業在規范健康的軌道上繼續前行,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用戶的不斷成熟,都對視聽平臺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首席執行官孫忠懷表示,不論環境如何變化,視聽平臺都應當以社會效益為先,堅守平臺責任,畢竟,正向價值觀是行業持續繁榮的基礎。只有堅持守正,創新與發展才能有明確的立場和指向。
網絡視聽發展迅猛 有匠心才有好作品
在本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期間,《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看到,各論壇的與會者普遍看好我國視聽娛樂行業的發展前景。龔宇認為,結合全球娛樂行業發展規律,中國文娛行業會有8—10年的高速增長期。根據市場第三方數據預測,中國文娛行業5年后增速會達到25%,行業規模會達到2.7萬億元。可見,以網絡視聽為主的線上娛樂行業發展增速迅猛。
對此,阿里巴巴合伙人、優酷總裁樊路遠表示,文娛雖然沒有互聯網和金融那么大的市場規模,但文藝作品的影響力之大是其他行業所不能比擬的。一部影視劇可能未必賺很多錢,但是它們卻能給千千萬萬人帶來心靈的撫慰和共鳴,這種影響力是廣泛而巨大的。而網絡視聽平臺出現后,這種影響力又被進一步放大。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作為主流平臺,要勇于擔當、不忘初心,重塑視聽產業價值。
在嗶哩嗶哩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看來,未來中國不僅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消費國,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文化生產國和輸出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優秀的創作者、成熟的觀眾、規范的產業和有社會責任感的平臺。“這四塊一起合力,在政府的領導下,我們才有希望達到這個目標,才有希望真正讓中國的內容屹立于世界之巔。”
“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的格局也越來越清晰,整個視聽行業在規范健康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常態化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市場訴求,工業化標準的建立、資源的整合協同、理念技術的創新在當下已經變得非常重要。”孫忠懷說道。
最新出爐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含短視頻)達7.25億,其中大部分是年輕群體。樊路遠也進一步介紹道,在優酷的用戶中,“90后”“00后”占比已超過50%。面對這些年輕人,一定要用正能量的作品去影響他們,引導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過去一年,在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網絡視聽行業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括抵制明星天價片酬、打擊播放量造假等。“坦率地說,此前網絡視聽平臺的競爭其實也是導致天價片酬和唯流量論等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有責任正本清源,讓產業回歸初心。文娛產業的核心就是人,有句古訓說,‘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必須時刻保持對內容創作的匠心,才能打磨出好作品。”樊路遠強調。
內容管理更為細分 健康生態將成重心
在幾天的會議中,記者一方面看到了中國網絡視聽行業的生機勃勃,另一方面也聽到了眾多業者的心聲,他們清醒地意識到,當下中國的網絡視聽產業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行業普遍虧損,商業模式過于單一,尤其是內容生產環節的數字化、工業化程度嚴重不足等,但即便如此,行業內的參與者對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仍充滿信心。正如樊路遠所言:“我們堅信隨著人民物質消費水平提升,精神消費的需求一定也會大幅提升。”
在發展過程中,業界已經認識到,“圈層時代”的來臨要求行業對內容品類的管理更加垂直化、細分化,深入圈層文化中,引發圈層共鳴已經愈發關鍵。孫忠懷介紹,從騰訊視頻來看,目前已有的70多個品類,涵蓋不同細分用戶的需求,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分。當然,除了用戶的主動選擇之外,視頻平臺在運營模式上的精細化與專業化,也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千人千面,如何快速識別、挖掘并進行精準推送,也是平臺需要努力的方向。
“我們注意到,內容作為單獨個體存在,會顯得單薄、不可持續,但內容的生態化發展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圍繞內容構建生態,將成為未來視頻平臺的一個發展重心。”孫忠懷補充道。
“其實,我們在面向未來的超高清內容生產方面與海外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華為公司戰略部總裁張文林提醒道,海外已經有200多個超高清電視頻道,好萊塢已經規模生產4K超高清電影,相比而言,我國4K超高清內容顯得有些不足。而我們視頻內容的消費、電視機生產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因此,我們在超高清視頻內容方面潛力非常大,需要積極部署IP化、云化、人工智能等新型制播技術,加快4K超高清、VR等內容的生產,積極引領超高清內容行業發展。
就媒體融合而言,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也談道,媒體融合發展對于廣播電視來說,是技術、業態、生產經營方式、體制機制等的一次深度自我變革,動作快慢決定著成敗贏輸。這其中,終端發力是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的最佳路徑。相比報紙、期刊等媒體,廣播電視具有網絡IT化、終端智能化等獨特優勢,電視大屏是用戶直接感知的終端界面,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應在大屏上發力,通過智能電視終端實現與社交類媒體的融合,增強傳播力,提升全媒體服務用戶的品質。
“中國的網絡視聽行業前景是光明的,但任何脫離了價值導向的發展,都是空中樓閣,不能長遠。因此,守住底線,才有資格談發展、談創新。”孫忠懷提醒道。(李雪昆)
網絡視聽大會觀點速遞
創新發力需深入三個方面:一是對接市場價值。以開放的姿態尋找超級合伙人,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積極應對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二是創新體制機制。積極開拓工作室制度、影視戰略合作伙伴等適應市場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把主投主控作為重要戰略,深耕細作,實現可持續融合發展。三是拓展業態延伸。通過自制IP向上追溯至網文、動漫的挖掘,向下延伸到游戲開發、電商變現、衍生品生產等多方渠道的打通,促進內容生態良性循環。
——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副臺長 朱皓峰
5G帶來4K內容的爆發,會促進整個產業規模的擴大,在規模效應下,制作成本會下降。
——未來電視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經理、首席架構師 肖云
以5G為傳輸網絡的移動互聯網,讓社會進一步走向全媒體時代,依托于5G技術,當實現萬物互聯時,人類也進入了全場景沉浸式的新體驗時代。5G將突破視聽體驗的時空限制,加速進入萬物皆屏的“屏讀時代”。
——咪咕視訊總經理 王斌
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所有客戶端最稀缺的資源是用戶的時間。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搶占的都是用戶的眼球經濟。我們預測,在移動互聯時代的下半場,音頻會占據用戶使用媒體時間的近1/4。因此,如何把用戶本來可能會浪費的碎片時間變成有效,這是互聯網音頻在今天可以發展的重要基礎。
——喜馬拉雅FM副總裁 周曉晗
中國文娛行業的投資價值經歷低谷后正在重新上升。文娛企業想要破冰需要抓住科技趨勢、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重視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融合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有產業和政策的穩定支持。
——樸盈資本創始人、樸盈國視基金特聘戰略顧問 勵怡青
相對于人工智能目前所展示出在圖像和語音領域的單一感知能力,視頻理解更加復雜,也更加困難,這體現在理解視頻是二者的疊加,實現多模態融合理解的背后,需要技術的突破。
——金山云高級技術總監 韓博
目前的內容難以支撐超高清產業發展,短時間內應用價值和投入成本比例會呈現不匹配的現狀。
——北京華錄新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小杰
直播平臺不能再單純滿足于做一個主播與粉絲之間的平臺,而是要將直播放置在“泛娛樂”這個更大的概念之內,去做一個為行業賦能、為主播賦能的服務者,這才是平臺的意義所在。
——映客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奉佑生
知識付費行業的調整目前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對于知識付費行業的認知發生了變化。知識付費并非只是單獨的“賽道”或者行業,更多的是工具手段,是服務用戶的方式。另一方面是在行業內部,內容的表達形式、產品的形式也在不斷調整。從原來單條收費到后來的專欄收費,再到現在訓練營的收費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并不斷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調整。
——核桃Live首席執行官 姚飛
不少知識付費并沒有讓人學到多少知識,反而過多占用了用戶有限的時間。如今知識付費已經出現了復購率降低、完課率降低、使用時長降低的“三低”現象,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天津音樂廣播副總監 李芙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