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網絡視聽產業高速發展,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網絡視聽市場需求強勁增長,產業生態鏈日益完善,在內容制作、播放平臺、商業模式方面亮點紛呈,產業加速邁向成熟。中國網絡視聽產業正站在時代的新起點上,奮力開創新時代新局面。

一是視頻平臺持續發力自制內容,對內容創作人才的培養扶持力度加大。自制內容已經成為視頻平臺的戰略重點。2017年,在網絡視聽原創內容的制作數量和投入體量上,各視頻平臺皆創下新高。如,騰訊視頻2017年的自制投入成本同比增加8倍。產業規模的擴大也引發了對優質人才需求的提升。2017年,各視頻平臺針對編劇、制片人、導演、演員等影視人才的培養推出了多項扶持機制,如愛奇藝推出扶持制作人的“幼虎計劃”、培養演藝新人的“天鵝計劃”,優酷與上海戲劇學院合作的“互聯網+高校”人才互通培養計劃等。
二是制作主體多元化,傳統制作公司和新興制作公司影響力不斷增強。2017年,越來越多的民營機構和社會資本投入到網絡視聽創作生產中,促進了網絡視聽內容質量的提高。一方面,華策、慈文、華誼、唐人等傳統影視公司大規模進入網絡視聽市場,并從戰略布局上加大對網生內容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新興影視制作公司不斷崛起,逐漸成為繁榮網絡視聽內容的生力軍,如《白夜追兇》聯合出品方五元文化、《無證之罪》聯合出品方華影欣榮等都是成立不久的新公司。
三是短視頻內容市場逐漸成熟,內容生產向專業化垂直化發展。以短視頻為代表的UGC內容數量顯著增長,類型不斷豐富,質量持續提升。越來越多的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采用專業化團隊運營,從采編到后期制作保障高質量輸出,向精品化邁進。短視頻內容模式從依靠個體或小團隊生產制作內容向專業化組織或機構規模化生產轉變。一批頭部短視頻公司形成多頻道網絡,聯合優質內容生產方,通過內容的規范化和規模化,提升數量龐大而內容欠缺的UGC和PUGC內容的生產效率,強化質量把控。短視頻內容也已逐步從泛娛樂化走向垂直化,深耕財經、母嬰、動漫、體育、軍事等細分內容領域。
二、播出平臺融合態勢增強,視頻平臺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一是獨播成為視頻平臺主要投放方式,網絡視聽市場行業格局日益穩固。2017年,獨播成為各大視頻平臺內容投放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對于投入較大的頭部內容,更加傾向于選擇獨播的方式。總局監管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各視頻平臺獨家播出的網絡劇有194部,占上線網絡劇總數的94%;獨播網絡綜藝節目達170檔,占上線網絡綜藝節目總數的86%。其中,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家平臺擁有的獨播網絡劇數量分別為153部、53部、25部,擁有的獨播網絡綜藝數量分別為46檔、46檔、36檔,以較大優勢處于領先地位。網絡大電影方面,2017年共上線1892部作品,80%的網絡大電影采取獨家發行的模式,其中愛奇藝上線1321部作品,占總數的70%。網絡視頻日活人數用戶數據顯示,三家日活人數占全網的77%,使用時長占76%,用戶黏性遠超其他平臺。整體來看,網絡視頻市場兩極化特征依然明顯。
二是網臺合作日益強化,排播方式不斷創新。2017年,視頻平臺與電視臺在網絡視聽內容方面的合作持續深化,臺網聯動趨勢隨著用戶收看習慣的改變而不斷強化。影視劇集方面,電視劇、網絡劇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2017年共有34部劇獲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但以“先網后臺”模式播出或僅在互聯網播出。綜藝節目方面,電視臺與視頻平臺的合作也日益加深。如中央電視臺在B站開通“央視綜藝官方”賬號,上線播出綜藝節目《國家寶藏》,鼓勵用戶通過彈幕參與互動,引導用戶增進對歷史文物的情感認識。
三是短視頻行業加快平臺布局,網絡直播行業趨向理性發展。2017年,網絡視聽的兩種重要新型業態延續良好發展態勢。短視頻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期,2017年市場規模達57.3億元,同比增長183.9%。短視頻行業加速平臺布局,各大互聯網公司或打造自有短視頻平臺或加大對外投資力度,短視頻行業市場競爭格局逐漸穩定,秒拍、快手、美拍、今日頭條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占據了絕大部分用戶市場。2017年,網絡直播市場營收達到304.5億元,同比增長39%。隨著監管政策的日益完善,網絡直播行業結束瘋狂增長階段,進入理性發展階段。各個直播平臺加強對直播內容和主播的審核,保障市場健康規范,多個平臺加大傳播正能量的直播內容,網絡直播行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一是網絡視聽產品變現渠道日益多元化,內容付費逐步成熟。目前,網絡視聽內容變現手段主要包括品牌廣告、用戶付費、電商、衍生品開發等。隨著內容質量的提升和用戶規模的擴大,網絡視聽商業變現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廣告仍然是視頻平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在線視頻廣告市場規模達496億元,同比增長32.3%。隨著網絡視聽產業鏈布局日臻完善,變現渠道逐步多元化,內容付費逐步成熟,付費會員數量迅速增加。2017年視頻平臺總體付費會員總額超過1.7億,同比增長約1億人次,網絡視頻用戶的付費比例達到42.9%,同比增長7.4%,付費意識已經養成。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付費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00億元,在未來兩年內有望突破500億元。
二是付費分賬成為新趨勢,或將緩解視頻平臺制作和版權成本壓力。2017年,采用付費分賬模式的網絡視聽內容逐步增加,分賬規模不斷提高。如,愛奇藝2017年上線網絡大電影總體分賬金額上升54%。各大視頻平臺也逐步優化升級分賬規則,通過增加分賬維度,加大補貼力度,延長分賬周期等方式,重視從內容品質角度評估產品。相比內容自制和版權購買,付費分賬能以更小的成本獲得優質內容,有利于緩解視頻平臺制作和版權成本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內容制作方的收入,尤其對于新興制作公司,更是一種利好的激勵扶持機制。
三是國產網絡劇積極出口海外,中國網絡視聽內容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深耕本土市場的同時,中國網絡視聽機構也應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加大作品的出口力度,讓文化自信得到進一步彰顯。通過將高品質內容輸出海外,不僅能拓寬內容的變現渠道,也能提升平臺的影響力。如優酷的《軍師聯盟》在韓國、日本播出,《白夜追兇》版權出售Netflix,將會在190多個國家播出,客觀上擴大了平臺的海外用戶。在“走出去”的同時,中國網絡視聽機構拓展與國外優質內容機構合作,按照行業管理規范把適合的海外精品內容引入到國內。如,騰訊視頻與BBC聯合出品紀錄片《藍色星球2》。“影視文化進出口企業協作體”和“中國電視劇(網絡劇)出口聯盟”也陸續宣告成立,國產影視劇“走出去”將不再止步于單打獨斗,開始抱團作戰,中國網絡視聽內容的全球影響力必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