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網絡游戲
截至2017 年6 月,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4.22 億,較去年底增長460 萬,占整體網民的56.1%。手機網絡游戲用戶規模為3.85 億,較去年底增長3380 萬,占手機網民的53.3%。
圖29 2016.12-2017.6網絡游戲/手機網絡游戲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2017年上半年國內網絡游戲行業發展穩定,營收規模顯著增長,游戲與 IP產業鏈上其他環節的聯動日益加深。從游戲本身的發展來看,競技與社交仍是促使重度游戲保持極高營收能力的核心元素,而隨著游戲用戶群體的不斷垂直細分,作為小眾市場的單機游戲有望成為新的行業增長點。
從行業發展上看,營收增長與產業聯動加深是 2017年上半年網絡游戲行業兩大發展特點。在行業營收上,以手機游戲作為核心動力的網絡游戲市場營收依舊保持高速增長。財報數據顯示,騰訊和網易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游戲公司,其 2017年第一季度的游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分別達到 34%和 78.5%。在產業聯動上,網絡游戲廠商與文學、影視企業的合作日益緊密,從上游 IP生產到下游 IP變現的產業鏈更加穩固。阿里游戲、萬達院線、藍港互動等游戲廠商陸續在 2017年上半年公布了 IP改編游戲計劃,并聯合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進行影視作品協同營銷。
從游戲類型上看,競技屬性仍是目前拉動網絡游戲營收顯著增長的核心要素,而以線上作為主要分發渠道的 PC單機游戲市場潛力初步顯現。競技游戲在今年上半年的 PC和手機端均延續了強大營收能力,以此為基礎衍生出的賽事活動等周邊產業生態呈現繁榮景象,推動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電商企業先后“跨行”進入這一領域。此外,雖然 PC端單機游戲已經淪為游戲行業的垂直小眾市場,但國內用戶付費能力的提升和版權環境的改善使得其逐漸展現出較強發展潛力。有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海外單機游戲發行平臺 steam在中國擁有超過 1500萬用戶,環比增長率達到 57%,廣闊的市場空間吸引以騰訊為代表的國內游戲廠商開始進入該領域進行布局。
4.2 網絡文學
截至 2017年 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 3.53億,較去年底增加 1936萬,占網民總體的 46.9%,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 3.27億,較去年底增加 2291萬,占手機網民的45.1%。
圖30 2016.12-2017.6網絡文學/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逐步推進的生態化和嶄露頭角的國際化是網絡文學行業2017年上半年的兩大主要發展特征。隨著行業寡頭化的加劇,資金與版權資源充沛的大型網絡文化娛樂集團不斷推進以網絡文學IP為核心的生態化建設,與此同時,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開始在海外受到青睞,網絡文學作品出海將成為行業下一步發展重點。
在生態化建設方面,以網絡文學IP為核心的生產和改編被作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工作得到持續推進,版權收入有望成為行業營收增長的核心。數據顯示,2016年網絡文學行業版權收入的占比同比增長近一倍,預示了未來網絡文學版權收入在行業營收中將逐漸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為此,阿里文學與優酷、阿里影業合作,閱文集團與萬達影業、騰訊游戲合作,分別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網絡文學作者生產優質內容,并提供集團其他業務資源為網絡文學IP變現鋪平道路。
在國際化發展方面,海外讀者對于中文網絡文學的興趣不斷提升,使得網絡文學企業將拓展海外業務列為發展新方向。海外讀者對于國產網絡文學興趣強烈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國產網絡文學為海外讀者提供了低成本了解中國的渠道,使得網絡文學逐漸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方式之一;其二,國產網絡文學行業在國內經過長期、激烈的競爭,已經擁有相當高的產業成熟度,作品數量和質量均相比從前明顯提高。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海外中文小說翻譯網站蓬勃發展,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也在今年5月宣布正式上線,成為其海外布局的開端。
4.3 網絡視頻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5.65億,較2016年底增加2026萬人,增長率為3.7%;網絡視頻用戶使用率為75.2%,較2016年底提升0.7個百分點。其中,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5.25億,與2016年底相比增長2536萬人,增長率為5.1%;手機網絡視頻使用率為72.6%,相比2016年底增長0.7個百分點。
圖31 2016.12-2017.6網絡視頻/手機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2017年上半年,網絡視頻行業繼續在競爭中發展,各大視頻網站都在努力布局包括文學、漫畫、影視、游戲及其衍生產品的泛娛樂內容新生態,生態化平臺的整體協同能力正在逐步凸顯。
政策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視頻行業內容監管審查,進一步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繼2016年對直播節目、新聞信息服務、網生內容進行監管后,2017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強調網絡視聽節目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和尺度。政策管控有利于行業整體內容質量提升,對各播出平臺的內容布局產生較大影響。
視頻內容方面,版權內容趨于穩定,自制內容迅速發展,短視頻內容重獲關注。2017年,各大視頻網站依舊花重金購買版權劇、版權綜藝節目以保證流量,同時也加大對自制劇、自制綜藝節目的投入,大陣容、大資本、大制作正在成為網絡劇、網絡綜藝節目發展的新常態。大型視頻平臺內部的影視企業也加速進行上游布局,實現對影視IP的全產業鏈開發,為視頻網站提供內容動力。此外,各大視頻網站在今年都將短視頻列為自身娛樂生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視頻內容的長尾效應。
商業模式方面,視頻廣告形式不斷突破,用戶付費、衍生產品迅速發展,視頻網站盈利模式多元化。近年來,網絡視頻內容營銷潛力不斷爆發,除劇內植入廣告外,劇外原創貼、創可貼、移花接木等創意式植入渠道備受廣告主好評。同時,視頻用戶付費習慣逐漸養成,用戶付費市場急速增長,依托于影視劇IP的其他收入模式,如游戲、衍生周邊等業務收入規模也得到增長,促進行業盈利良性循環。此外,視頻網站的直播頻道/直播產品、短視頻的繁榮,都會帶動增值服務模式發展。
4.4 網絡音樂
截至2017年6月,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24億,較去年底增加2101萬,占網民總體的69.8%。其中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4.89億,較去年底增加2138萬,占手機網民的67.6%。
游戲和真人秀直播的運營正規化進程在上半年得到有力推進。自去年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出臺以來,針對網絡直播平臺低俗內容的治理行動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展開。1月,文化部召開網絡表演企業通氣會,要求各直播平臺對違規內容進行全面自查自清,并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重點打擊“三俗”等違規內容。4月,北京市網信辦等相關部門約談今日頭條、火山直播、花椒直播,依法查處上述網站涉嫌違規提供涉黃內容,責令限期整改。經過多番治理,低俗網絡直播內容已經基本絕跡,清朗的網絡直播空間逐漸形成。
直播平臺將優勢資源集中于PGC內容(專業生產內容)生產,使得網絡直播內容的精品化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與2016年有所不同的是,網絡直播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專業化程度逐漸提高,直播平臺對于PGC內容創作的資源傾斜力度加大,使得非專業的UGC內容(用戶生產內容)很難再與之抗衡。節目特色、媒體資源與運營能力將成為未來網絡主播的三大核心競爭優勢。騰訊旗下NOW直播和YY旗下虎牙直播均在上半年推出激勵原創內容生產者的生態扶持計劃,設立專項基金并投入媒體資源對主播的內容創作、曝光、運營等各環節進行支持。
圖32 2016.12-2017.6網絡音樂/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整合集團資源與完善版權布局是2017年上半年國內網絡音樂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
對于內部資源的持續整合仍是目前各大網絡音樂集團的首要工作。經歷連續并購之后,國內網絡音樂市場寡頭化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騰訊、阿里等音樂集團通過并購獲得了大量品牌和產品資源,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在各產品間形成差異化是這些音樂集團面臨的重要難題。2017年上半年,QQ、酷我、酷狗三家品牌音樂正式合并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阿里音樂收購線下演唱會票務平臺大麥網試圖打造“線上音樂+線下演唱會票務”的O2O模式;網易云音樂則宣布拆分為獨立公司,并完成了A輪融資。
在整合資源的同時,網絡音樂廠商的版權布局也在持續推進。隨著國內網絡音樂版權環境的不斷完善,盜版侵權現象在過去兩年中受到嚴厲打擊,行業不法侵權行為明顯減少,版權資源對網絡音樂廠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這一大背景下,差異化的版權資源逐漸成為各大網絡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吸引各網絡音樂廠商投資音樂版權市場。2017年上半年,小米和騰訊先后與包括華納、環球、索尼在內的三大國際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合作,網易云音樂在最近一輪融資中也表示新引進的資金將投入到版權體系的建設中。
4.5 網絡直播
從網絡直播 的內容類別來看,游戲直播和真人秀直播用戶使用率明顯增長。截至2017年6月,網絡直播用戶共3.43億,占網民總體的45.6%。其中,游戲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80億,較去年底增加3386萬,占網民總體的23.9%;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達到1.73億,較去年底增加2851萬,占網民總體的23.1%。
圖33 2016.12-2017.6游戲直播/真人秀直播用戶規模及使用率
以秀場直播和游戲直播為核心的網絡直播業務保持了蓬勃發展趨勢,多家大型直播平臺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高額融資。從行業發展來看,網絡直播行業的運營正規化和內容精品化是其目前發展的兩大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