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騰訊旗下的短視頻平臺微視發布公告,將于4月10日起關閉應用。但是,微視的退出并不意外,一位視頻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2015年開始,微視就已經日薄西山,主要負責人當年就調離了,只有部分團隊留下來維持應用。”
一邊是微視的關閉、梨視頻的整改,另一邊是快手、秒拍、今日頭條的短視頻業務日漸壯大,可謂冰火兩重。近日,今日頭條拿下中超3年的短視頻版權,而在去年,今日頭條、百度、騰訊、秒拍母公司一下科技紛紛宣布將投入10億元來扶持短視頻內容。
2017年以來,各平臺進一步招兵買馬,同時也面臨著內容監管、盈利模式的困擾。
微視的離場
區別于直播、傳統視頻,短視頻是一種新興的視頻形態。短視頻的長度通常以秒為單位,在快速迭代和碎片化的當下,移動端用戶成為主力消費群體。
短視頻開始走近用戶是在2012年,巨頭亞馬遜的一次短視頻項目收購,使得這一小眾市場受到關注。到了2013年、2014年,短視頻迅速走向大眾,微視便在此期間誕生,并在2014年達到產品的頂峰。騰訊CEO馬化騰親自助陣、多位明星入駐加盟,但是依靠著騰訊社交基因的微視并未在短期內成為重量級APP。
彼時主導微視的產品經理邢宏宇,曾任騰訊搜搜總經理、騰訊微博事業部總經理,戲劇性的是三個項目都沒有善終。他在2015年離開團隊后,微視便淹沒在眾多短視頻應用中,而同類型的秒拍、美拍、快手聲名鵲起。
如果說競爭對手的涌現、寬帶的高成本是外部因素,騰訊內部產品線的調整也同樣導致了微視的沒落。2014年10月,微信推出了短視頻功能,鎖定6秒時間,一年后,朋友圈中短視頻由6秒增加到10秒,并且允許用戶上傳本地視頻。
盡管延長了時間,和其他短視頻應用放寬至5分鐘甚至20分鐘不同的是,微信還是嚴守了“短”的特性。首先,“短”可以讓朋友圈的信息流“流速”加快,這和朋友圈文章一長就會被隱藏段落是同一思路;其次,可以快速分享,網速不佳的情況下減少卡頓??梢哉f,微視離場,是將短視頻讓位于微信,由微信來承載更大的產品戰略和野心。
易觀智庫分析師馬世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資本方、用戶都對短視頻的關注度比較高,秒拍、美拍、快手等短視頻內容端也拿到比較多的融資,但是微視用戶的量級和活躍度表現都不是很好。”
和微視一樣面臨關閉的還有微可拍,其官微在1月20日宣布即將停止一切服務。此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創業公司遭遇淘汰。
行業集中度加劇
根據易觀千帆的搜索,目前短視頻應用有近100個,根據易觀智庫《中國短視頻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的數據,2016年3月,中國短視頻市場活躍用戶規模為3119萬人,相比2014年同期增長66.6%。
以擁有秒拍、小咖秀的“一下科技”為例,2016年11月,公司完成5億美元E輪融資,根據官方公布數據,秒拍與小咖秀的日播放量峰值突破25億次,日均上傳量突破150萬條。而秒拍和微博的緊密合作更是互為利好,微博的傳播屬性幫助秒拍進行用戶覆蓋, 而短視頻和實時內容也促進了微博的用戶增長。除了一下科技,快手覆蓋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移動端用戶,美拍的母公司美圖秀秀今年也在香港上市。
秒拍、快手、今日頭條的“上位”折射的是新的社交形態。在“短”的趨勢下,連《邏輯思維》也將40分鐘的視頻變革為8分鐘的內容。不過,短視頻這一形態在擴張的同時,也面臨著四大問題。
艾媒咨詢總裁張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一是內容監管問題,此前梨視頻被整改也說明存在風險;二是寬帶設備的成本高企;三是其商業模式本身很難在短期內做到盈利。”他還表示,目前短視頻的整體用戶規模還不夠大,仍在各自跑馬圈地。
此外,如何運營好內容來吸引用戶也成為眾多公司今年的重點,目前短視頻大多以UGC為主,PGC的專業人才比較少。除了簽約明星外,扶持創業內容團隊也是多個應用的發力方向。
馬世聰表示:“今年從平臺的角度來說,格局會比較明朗,內容質量會更加提升。以秒拍、快手、美拍為代表的公司會占據較大份額,一些小公司面臨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