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就在2017賽季中超聯賽開打的倒數前一天,樂視、騰訊、PPTV,這三家布局足球賽事的內容巨頭還在為誰能拿下本季中超新媒體轉播權爭得焦頭爛額。
本來,2016、2017兩個賽季的“獨家新媒體轉播權”,已經被彼時來勢洶洶的樂視體育以27億元人民幣拿下,誰料樂視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遭遇一系列資金危機,以高價拿下近百項賽事版權的樂視體育,自去年11月起就交不起中超版權費了。
曾經花了80億盤下中超五年版權的體奧動力,不得不再次尋找下家。
根據此前懶熊體育的消息,騰訊、樂視、PPTV本來會共同拿下本賽季中超全部240場PC、移動端和OTT端轉播權,每家需要繳納的金額在4-5億元之間,但3月1號晚間的決策表明,PPTV自己吃了獨食,而剩下短視頻這塊的權益,也是被今日頭條拿走了:
36氪獲悉,新賽季,蘇寧旗下的PPTV聚力體育將取代樂視體育,成為中超新媒體獨家合作伙伴,擁有PC和移動端全部240場的新媒體轉播權,版權暫時簽訂一年,版權價格為13.5億元人民幣;而這個賽季,中超還將首次把短視頻版權資源出讓,由另一家合作伙伴——今日頭條攬得,而且一簽就是四年,從2017持續到2020賽季。
蘇寧是最大贏家?
總之,樂視體育已經敗下陣來。繼一天前徹底丟掉亞冠、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的轉播權和信號制作權后,他又失去了自己曾經苦苦追求的中超版權。
贏家是接盤方PPTV,背靠蘇寧,PPTV近來殺伐決斷,不斷收復失地,去年斥7.21億美元巨資從新英手中拿下2019-2022賽季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英超獨家全媒體版權,如今高價拿到中超獨家版權,可謂實力雄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版權交易前,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經確定將其所持的體奧動力股份出售予蘇寧,蘇寧由此成為體奧動力的控股方。
體奧動力80億拿下中超五年版權
換句話說,體奧動力把中超版權賣給蘇寧控股的PPTV,一定程度上就是左手倒右手。
再來看一下蘇寧的體育布局拼圖,儼然已經是進化版本的“樂視體育”了,橫跨零售、地產、投資、金融、文化、體育六大板塊的蘇寧集團,過去一年多來把大筆投資灑向足球產業——中超球隊江蘇蘇寧、意甲球隊國際米蘭,英超、西甲、中超版權,PPTV、龍珠直播、懂球帝、創冰大數據——覆蓋足球俱樂部、賽事版權、媒體平臺、內容社區、數據公司、直播平臺等多個領域。
看起來,蘇寧比樂視更能撐起“體育大生態”這個詞。
今日頭條怎么布局?
與樂視、騰訊、PPTV在正面戰爭上圍繞轉播權爭斗不同,移動內容分發巨頭今日頭條選擇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合作方式來布局中超——短視頻。
2016年被視為短視頻爆發元年,今日頭條、快手等一批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由于短視頻相對創作門檻較低、更適合碎片化消費場景的特點,此前各大短視頻平臺更多把目光聚焦在UGC內容上,今日頭條在去年還推出了面向短視頻創作者的十億元補貼計劃。但在進入2017年之后,PGC內容的競爭已經愈演愈烈。
體育領域的內容尤甚,此前,頭條就與美國著名職業摔跤聯盟WWE達成合作,“WWE中國”的頭條號累計播放量已經達到千萬級。
WWE的頭條號
畢竟,相比傳統內容版權運營方與門戶網站以及長視頻網站進行合作,體育類短視頻的價值還尚未被挖掘完整,中超作為頂級視頻IP,其能帶來的優質內容和流量拉動能力,是今日頭條所看中的。
而這也是體奧動力首次把短視頻作為中超的一個單獨類目進行內容合作,憑借今日頭條的海量用戶以及推薦算法帶來的內容分發能力,光是其產生的廣告價值,就足以令人垂涎。
目前中國的體育版權的商業模式,繞不過版權分銷、廣告與付費會員三項,但大頭還是新媒體平臺版權分銷,即使拿到版權,也只有部分比賽在平臺收費,剩余比賽在地方電視媒體聯合運營這種形式才能勉強支撐平臺運轉,像國外那樣依靠用戶付費而支撐起一個天空體育的的時代還遠未到來。
據懶熊體育此前報道,本賽季中超聯賽,暴風依然擁有每輪一場固定場次的移動端轉播權,微鯨科技則繼續享有每輪一場的OTT端轉播權,央視獲得的權益則為:每輪直播兩場,其中一場為周六晚場,另一場自由選擇,以及全部場次的視頻集錦點播權;就算新卷入的今日頭條,也勢必要面臨微博這些虎視眈眈的選手。
體育IP面臨的困境是,不分銷,燒錢燒得要死;分銷了,觀眾根本不知道是你在獨播。
亞冠聯賽由樂視交給體奧動力后,后者次日就將轉播權轉給央視,毫無疑問,新賽季,縱使蘇寧再財大氣粗,我們依然能在央視以及各個平臺看到零零散散的中超聯賽,這一年這樣湊活下來了,明年呢?
據接近今日頭條的人士透露,本次合作后,今日頭條提供的視頻將包括所有中超賽事的官方3分鐘集錦、本賽季首次嘗試的賽中實時EVS慢鏡頭(進球、紅黃牌等事件型)回放短視頻。另外,體奧動力制作的中超人物訪談等周邊節目視頻也將同步到今日頭條短視頻頻道。
今日頭條上對足球感興趣的活躍用戶,數量在千萬級,顯然,中超的優質短視頻內容將在頭條上將獲得熱捧。雖然目前具體合作條款還不得而知,但根據業界慣例推測,雙方很可能選擇商業化保底+分成方式的進行合作。
版權大戰的未來
本賽季的中超聯賽的版權,在蘇寧的左右手騰挪倒轉以及頭條這樣新入局者的介入下,勉強開辟出一條道路,但這條路絕不是康莊大道。
早在2016年末的LesportsConnect峰會上,樂視體育聯席總裁劉建宏就曾公開表示:“我們將版權抬到了天價,那么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我認為,不應該有那么多電視臺免費播出中超,這是對中超商業價值最大的傷害。”
道理非常淺顯,一邊是高昂的體育版權費用,一邊是國內付費用戶習慣的缺失,作為平臺,還要將直播信號分給地方臺和央視,一旦資金鏈條沒跟上,像樂視體育這樣入不敷出的局面,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早先蘇寧搶在新英之前、拿下英超三年版權,IDG合伙人、新英董事長李建光當時坦率地說,假如目前這個市場環境繼續這樣,沒有惡化也沒有太大改善的話,以新英最終能做到保本的版權支付能力計算,可以支撐的成本要遠低于報道中的價格,否則就是白干、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