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微電影行業年產量大約為2萬部,全年共計有300多個微電影節、微電影獎、微電影評選活動,不斷促進微電影產業的發展。隨著資本的介入,各行各業對微電影創作的熱度持續高漲,微電影也日漸成為各大視頻網站提升流量、吸引用戶付費的重要砝碼。然而這項從大眾群體中發展而來的藝術門類,在不斷壯大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內容粗制濫造、質量良莠不齊的狀況。
雖然微電影具備電影的所有要素,但是相比于正規電影,微電影投入較低,費用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而且制作簡單,準入門檻低,頗受年輕人的喜愛。特別是《老男孩》、《父親》、《默默》、《上位》等一些微電影的成功走紅,讓微電影一度成為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的新寵。除了操作簡單,目前微電影在政策監管上也相對寬松。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科學藝術中心主任張之益表示,很多網生內容在發展初期,為了獲取更高的點擊量,常借色情與暴力元素頻打內容擦邊球,帶來較多負面影響,“年產量高達2萬部,說明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達的媒介,有很大的社會需求,但這個數字也反映出,因為缺乏專業的渠道和人員進行操作,微電影的內容質量難以獲得保證,這便是監管缺失的后果”。
2016年12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原創視聽節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通知》,正式宣布針對網生內容開啟“備案登記制”,不但前期制作不合格的網生內容不許播出,播出后炒作過度造成不良影響的節目也會被下架。“對于微電影的監管也應該達到這個程度,監管收緊并不意味著被束縛,而是引導網生內容不斷成熟的必經之路。”張之益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