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視頻遭到整改,今日頭條未雨綢繆,一憂一喜之間,難道只差一張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距離嗎?
2017年2月4日,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責令梨視頻進行全面整改,北京網信辦公告稱,梨視頻在未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資質的情況下,通過開設原創欄目、自行采編視頻、收集用戶上傳內容等方式大量發布所謂“獨家”時政類視聽新聞信息。
幾乎在同一時間,卻傳來今日頭條從陽光寬頻手里“買”到視聽許可證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繼直播平臺“持證上崗”整改后,剛踏上快車道的短視頻行業遭遇政策紅線,這一紙證書到底會不會成為短視頻進入下半場的通行證?
禁令之下拿證直播平臺屈指可數
“買牌照,求名分”,半年前發生在直播平臺身上的“變故”在短視頻身上重演。去年9月,廣電總局下了一道禁令,所有直播平臺必須“持證上崗”,這張《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下簡稱“視聽許可證”)有個高門檻:新申請單位要求為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單位,這幾乎就攔住了絕大多數直播領域的創業公司。
去年9月,《IT時報》梳理發現,戰旗TV、映客、YY/虎牙TV、六間房這幾家直播平臺持有視聽許可證,而斗魚TV、熊貓TV、花椒直播、龍珠直播、全民TV、陌陌、一直播這幾家直播平臺并未在網站底部公示視聽許可證。
半年后記者再度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平臺都將名字里的“TV”改成了“直播”,應了廣電總局的要求,但真正拿到視聽許可證的平臺卻屈指可數。
斗魚直播回應《IT時報》稱,已經持證,但其官網并未公布。一直播與秒拍、小咖秀同屬于一下科技,也共用了同一張視聽許可證。根據其官網公布的視聽許可證號,《IT時報》記者追溯到,一下科技這張證是從北京宇晨億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那兒易手而來。這家公司成立于2006年,旗下的酷燃網是為青少年提供生活、學習、娛樂咨詢的網站,2014年9月該公司的法人變更為一下科技CEO韓坤。一下科技現持有的視聽許可證變更時間為2015年8月,其法人正是韓坤。由此可見,早做打算的一下科技深諳互聯網創業之道。
對“無證上崗”的直播平臺來說,最可行的解決方案是收購一家持證的私企。不出所料,今日頭條和一下科技都通過這一途徑取得了“名分”。
不到半年視聽證市價幾近翻番
去年9月,《IT時報》曾獨家調查發現,持證的“殼公司”變成了香餑餑,視聽許可證一度被炒到2000萬元的高價。而在短視頻持證風波的助推下,半年不到的時間里,《IT時報》獲悉,視聽許可證“市價”已經被炒到3500萬元以上,將近翻番。
一家代辦證照的中介機構向《IT時報》記者透露,如今視聽許可證可謂千金難求,買家絡繹不絕,但卻找不到賣家,而且如今一年都不見得會批一個新證。
2010年以來,這家中介機構經手了10起以上的視聽許可證轉讓案,其中有兩起就是被直播平臺收購,中介從中賺取6%~8%的傭金。視聽許可證的交易流程是,買家先與中介簽訂居間協議,雙方談妥成交價后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買家先支付一筆200萬的意向金。
在上述中介公司經手的轉讓案中,出售公司的注冊資本基本都在1000萬元左右,跟一下科技收購的北京宇晨億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規模相當,去年的收購價在2000萬元以上,溢價超過100%。
“出售的都是以前政策寬松期拿證的私企,全國一共588家持證單位中,傳統媒體占據大半壁江山,其余大多是有強大資本實力的互聯網視頻企業。”上述中介公司內部人士介紹。
觀點
黎叔,救救我!
“黎叔,救救我!”用這句吶喊來形容梨視頻當下的心境,再合適不過。目前,梨視頻雖然已經恢復更新,但要解決目前的資質問題,還得求助于背后的最大投資人黎瑞剛,寄希望于擅長資本手段的華人文化能夠及時助攻。
我想,無論是梨視頻的掌門人邱兵,還是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都是從體制內走出來的傳媒老將,不會不懂“證照齊全”的重要性。然而,無論是上述的視聽許可證還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都幾乎已經停止發證,證照的獲取太難。
“證照先行”模式顯然跟不上互聯網發展速度,所以中國的互聯網創業進程就是“先發展,后治理”。這次梨視頻被整改是一個意外,比照直播的治理節奏,短視頻并沒有到火候,不過梨視頻本想做的是純正的新聞,其內容恰恰是“高壓線”,容不得失控。
今日頭條出海收購美國移動短視頻創作者社區Flipagram,這一舉動實屬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選擇在發展短視頻之前“上保險”,也是忌憚于這把懸在頭頂的劍。
按照樹大招風的道理。今日頭條、一下科技先行上了保險,接下來,該著急的便是頻頻被傳上市的快手,還有早就踏進直播行當的美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