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發展的IPTV業務在2016年出現爆發式增長,預計將在年底突破1億戶的規模并將持續增長。同時,國內移動視頻用戶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規模將達5.27億人。
第一財經記者是從“中國視頻服務用戶體驗白皮書”中獲悉這一數據的。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等國內視頻服務行業共同發起成立的“視頻服務用戶體驗標準工作組”,15日在北京發布了國內首個視頻服務用戶體驗白皮書。
該工作組目前已經完成國內首個視頻服務用戶體驗評估標準的制定,并在國內首次開展了跨地域、跨業務的視頻服務用戶體驗的現網評估工作。
工信部科技司技術基礎處處長董曉魯在論壇上表示,在4G及固定寬帶網絡建設的帶動下,國內的視頻產業進入了高速增長期,構建完善的大視頻業務體系已成為支撐智慧城市、先進制造等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近期電信運營商、視頻技術服務商、互聯網視頻服務提供商,在大視頻生態產業鏈上各環節的企業,都在試圖通過各種手段改善用戶的體驗,提供更好的服務。
董曉魯表示,提升一種業務的質量和用戶體驗,首先是需要制訂業內共識的評估標準,從而以此為基礎,能夠更好的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和配合,有效提升用戶體驗。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副處長張寰表示,工信部在提升基礎設施水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進行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視頻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視頻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包括如何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如何優化行業管理,如何進一步完善已有的標準和規范等。
今年9月,視頻服務用戶體驗標準1.0版本發布,國內視頻服務體驗有了統一的尺子,做到視頻體驗可衡量,可以隨時幫助用戶了解視頻是否達到標準,幫助運營商隨時定位網絡中出現的問題,幫助政府部門監管行業。
白皮書指出,在所有媒體形態中,用戶選擇受體驗影響最大的就是視頻業務,只有內容、網絡和終端能保證及時、連續、穩定、端到端可控的視頻服務能力,才能為用戶帶來良好的交互體驗與觀看體驗。
白皮書認為,目前國內專網傳輸的視頻業務用戶體驗較好,而通過互聯網傳輸的視頻服務的用戶體驗受網絡性能影響較大,有較大提升空間。白皮書還對參與評估地區的IPTV、在線視頻和手機視頻的用戶體驗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
隨著寬帶中國戰略和三網融合的開展,國內視頻業務飛速發展,成為拉動寬帶網絡、4G網絡發展、提高運營商收入的重要業務。視頻用戶的增長有效拉動了網絡升級,目前IPTV業務,光寬帶的滲透率超過50%,用戶活躍度超過70%,成為拉動寬帶網絡的重要的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蔣林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視頻是用戶對質量最敏感的信息形態,隨著視頻成為最主要的網絡流量來源,視頻的用戶體驗的優劣將成為影響用戶對視頻服務商和寬帶網絡選擇的決定性因素。國內產業已經高度關注這一問題,第一次共同開展了大規模視頻服務用戶體驗的評估工作,這對未來國內視頻市場的發展模式具有深遠的影響。
董曉魯表示,大視頻生態產業圈中的廣大企業在標準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驗證以后,要積極參與到提升用戶體驗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規范制訂的工作中來,爭取更多企業的認可,逐步擴展標準的應用范圍,促進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