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網絡大電影市場遭遇了地震:《大風水師》《超能太監2黃金右手》等60多部熱門大電影一夜之間從愛奇藝、樂視、騰訊、優酷、搜狐等視頻網站下架。而被下架影片的相關片方,此前陸續接到了視頻網站影片下架通知郵件:影片因廣電政策原因下線,后續發行影片請注意不要違背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避免低俗、暴力、色情、臟話等。
懸在網絡大電影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此前已有端倪。今年10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審議了《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還首次提出將網絡電影納入監管范圍:就市場公平機制來說,傳統電影必須獲得公映許可證方可在影院放映和傳播;網絡電影自審自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對守法拍攝的影院電影也是不公平的。
現階段的網絡大電影,類型分布極不均勻,其中喜劇、愛情、驚悚、懸疑、劇情類影片占70%的市場份額,而這些核心類型影片中,含血腥、恐怖、暴力、色情等元素的不在少數。網絡大電影慣用的套路往往是:用感官刺激強烈的海報吸人眼球;蹭熱門院線電影的熱點,比如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還沒上映,就出現大量“潘金蓮”主題網絡大電影;更有甚者,無底線炒作熱門事件,比如借王寶強、馬蓉離婚事件開機的網絡大電影《寶寶不哭》。
此前,網絡大電影一直都作為節目備案,在內容尺度上也比院線電影寬松,這也導致很多網絡大電影打擦邊球。而今后,這樣的“雙重標準”或將不復存在。業內人士透露,未來網絡大電影有可能跟網絡劇一樣,一律實行先審后播。對此,淘夢網發行負責人王文水表示,希望審核的具體標準盡快出臺,明令禁止哪些網絡大電影不能播出,并能有詳細的舉例,讓從業人員能夠有規可循。
在影視產業觀察者肆汝杯看來,網絡大電影發展初期制定的“平臺標準”,低于正常電影標準,這早已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電影只有內容的優劣之分,并沒有渠道的優劣之分。”而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少投資方對網絡大電影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產品”沒有特別大的藝術追求,本著掙快錢的目的,自然不肯在制作上面花精力。
對于這次對網絡大電影突如其來的嚴厲監管,不少圈內人士覺得這未必不是好事。“網絡大電影”公眾號主編易南表示,政策的收緊,其實是在幫助行業過濾掉糟粕,留下的就是精華。而對網絡大電影的未來,他很有信心:“各大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總數已經突破8000萬,這是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接下來就需要立標準、建機制、控風險,好好經營 網絡大電影 這塊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