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相關規定,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依法開展直播服務。9月20日,2016上海網絡視聽季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在主旨演講中再次強調,直播要有資質,網絡視頻直播要持證上崗,沒有資格證書的不能開辦網絡直播節目,要在內容、嘉賓等加強管理,形成網上網下科學有效的管理。
從目前來看,大多數商業直播平臺,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直播平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如用戶賬號昵稱、頭像、簽名等信息不規范,直播內容包含色情低俗、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等違法違規內容。9月14日,北京市網信辦通報,責令屬地映客、花椒、一直播、小米直播、六間房、快手、在直播等直播網站,就以上一些問題進行全面整改。
造成內容低俗的一大原因是商業直播平臺的內容同質化傾向嚴重,網絡主播門檻偏低,大部分主播并未接受相關專業訓練就開始進行直播活動,導致主播個人在內容方面的“造血”能力不強,無法持續輸出優質新鮮內容,只能在直播間與在線粉絲進行千篇一律的聊天歌舞互動,進而導致主播的個人IP難以形成,于是只能靠賣弄顏值來吸引關注。
廣泛存在于商業網絡直播平臺上的內容同質化問題,卻鮮少出現在廣電系統的網絡直播中。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傳統媒體紛紛融合轉型,謀求在互聯網領域占得一席之地。而傳統廣電在直播領域的轉型中,既維持了直播內容上的優勢,同時又加入了網絡直播的新玩法。
下面,我們將對廣電系網絡直播平臺的情況進行簡要梳理。
一、廣電直播應用概覽
名稱
|
平臺
|
內容
|
芒果直播
|
湖南衛視
|
綜藝節目:《完美假期2》、《爸爸去哪兒4》、《黃金單身漢》、《夏日甜心》、《超級女聲》
|
荔枝直播
|
廣東廣播電視臺
|
互動式個人直播
|
央視影音直播
|
中央電視臺
|
央視各頻道
|
中國藍新聞直播
|
新藍網-浙江廣電
|
浙江地方頻道
|
CIBN手機電視直播
|
CIBN互聯網電視-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
央視、地方衛視、CIBN
|
看東方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
|
互動式個人直播
|
百視通直播
|
百視通
|
地方衛視、廣播
|
萬視達
|
天津網絡廣播電視臺
|
天津衛視
|
本表中僅列舉了一些主要電視臺的手機電視直播,各地方臺也均有手機電視直播,內容基本為本地電視臺頻道節目
從上表來看,目前廣電系直播從內容形式上來說大致可分為三類:
1. 直播衛視頻道內容
這一類的在線直播依托電視臺的內容資源,因此內容類型豐富多樣。但這一類直播并沒有結合互聯網和移動端特點開發出區別于電視的內容分發模式和互動形式,有些只是簡單地把電視臺的內容搬到網上和移動端。例如央視影音的直播板塊,內容上與央視頻道同步。但在內容分發上僅有回看、播放中和預約三種形式。互動方面也僅限于時時留言。

央視影音直播頁面

CIBN手機電視直播頁面


央視直播互動“邊看邊聊”與“節目單”
2. 直播衛視頻道部分內容
以芒果直播為例,芒果直播App中的內容都為湖南衛視綜藝節目,這與芒果TV發展路徑相同。盡管在內容上不如第一類直播豐富,但芒果直播在玩法上突出新意,例如每個節目都有其獨立頁面,在頁面上除了直播節目外還加入其他衍生模塊,發展出新玩法。例如《完美假期2》中則附加了“歷史榜單”、“訪客介紹”、“賽制詳解”以及“五分鐘看完”等模塊。《爸爸去哪兒4》則將通過直播來評選參與錄制節目的萌娃人選。另外,觀眾還可通過購買禮物打賞綜藝中的偶像,從而拉近觀眾與偶像的距離。

芒果直播《爸爸去哪兒4》頁面

芒果直播《完美假期2》互動頁面
3.個人直播平臺
此類直播平臺基本模仿商業直播平臺模式,將個人主播聚合在平臺上,例如看東方與荔枝直播。但與商業直播不同,廣電系統的直播平臺依靠廣電資源,內容上更加專業、多樣。以荔枝直播為例,荔枝直播充分調動廣東廣播電視臺的資源,讓電視臺主持人成為個人直播的主力。一方面,電視臺主持人可依靠自身人氣吸引一定關注度,另一方面,經過專業訓練、具有主持經驗的電視臺主持人在進行網絡直播時,能提供比商業平臺的網絡主播更多樣化的內容,其中有些主播甚至會走到戶外直播一些大型活動或日常生活,例如廣東少兒頻道的女主持人會直播自己游覽香港海洋公園的情況,廣東衛視節目主持人會直播拳擊課。

廣東衛視某節目主持直播自己的拳擊課
再比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看東方直播平臺上會有電影、產品發布會等大型活動的直播,甚至還會有一些具有高度專業水準的直播節目。如直播節目《世界說:遠超五仁月餅!尋找世界最難吃料理》打破地理限制,走出國門,在北京的主持人現場聯線了身處東京、首爾、曼谷、紐約四個城市的主持人,看他們采訪當地人關于本土“黑暗料理”的看法。

身處曼谷的主持人正在介紹當地名吃,屏幕右下角是位于北京的主持人
二、從電視到網絡,依舊內容為王
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端的廣泛普及,讓直播的技術門檻降低,讓一個人可以利用一部手機就能進行直播。但對技術要求的降低并不意味著對內容要求的降低。今年3月火遍朋友圈的“一個人的車站”從表面上看僅僅是由一兩名拍客用手機進行的一次低成本簡易直播,但其背后的制作人孟田芳卻是出身央視直播,在央視的多年直播經驗讓她能夠從這個小選題中挖掘出巨大人文關懷,并將這份溫馨通過手機直播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獲得了巨大傳播效果。通過精準的運營和移動直播探索,“一個人的車站”直播H5頁面累積UV45萬,PV53萬。在直播推出后,日本《朝日新聞》特別聯系騰訊新聞,對中國互聯網媒體展現的人文情懷表示贊嘆。
直播本身并不是隨著網絡才誕生的新事物,傳統廣電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制作高水準的直播節目,如每年各大衛視的春晚直播、央視的奧運直播等。網絡的出現,只是從技術上打破藩籬,為直播提供了更多形式和玩法,但一些大型網絡直播在內容和制作模式上依舊遵循了電視直播的做法。例如騰訊新聞在近幾年也組織了對“海瀾之家&東方夢工廠戰略合作發布會”、“谷歌人機大戰”等大型活動的直播,且獲得了巨大的傳播效果,如騰訊新聞對“谷歌人機大戰”進行了5小時不間斷直播,獲得超1000萬播放量,實現了互聯網直播的深度滲透。
在技術上,為了保證直播視覺體驗,騰訊新聞團隊會邀請《中國好聲音》和《奔跑吧兄弟》團隊攝像師加入;此外還通過衛星轉播車和5訊道+搖臂的直播配備,5個高清機位+箱載式野外轉播設備的組合,清晰還原現場。從這些來看,騰訊新聞直播所走的并非花椒、映客、斗魚等直播平臺的路徑,而更像是將電視臺直播內容遷移到網絡上,由此證明傳統廣電直播內容和模式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也依舊魅力不減,持續煥發著生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廣電直播內容、模式為背書的廣電系網絡直播,未來必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道路。
(本文根據中廣互聯、北京日報、騰訊科技等媒體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