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誕辰百年之際,《金庸武俠世界》日前在騰訊視頻開播,該劇的最大的亮點在于以新銳創作思路,重新講述金庸筆下的經典故事,作品呈現出主線忠于還原、支線創新續寫的特點,力圖通過打造“金庸宇宙”,把幾代觀眾耳熟能詳的金庸故事拍出新意。

作為當代武俠小說的一代泰斗,金庸用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描繪出一幅幅江湖奇景,成為中國幾代人的青春記憶。金庸武俠文學蘊含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中國武俠魅力,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幾十年來長盛不衰、備受青睞,但金庸劇拍到今天已陷兩難境地。
系列劇《金庸武俠世界》整體脫胎于金庸名作《射雕英雄傳》,《射雕英雄傳》也是被影視化次數最多的金庸小說。這部具有英雄史詩風格的作品,早年有黃日華、翁美玲的1983版“射雕”珠玉在前,40年來翻拍過多次,人物情節觀眾爛熟于心。被翻拍過無數遍的故事,如果只是換演員、換班底,照搬原有故事再拍一遍,可操作空間不大,而如果為了求新情節大改,又容易招致“魔改經典”的爭議。在兩難的困境里,近年熒屏上的金庸武俠大劇越來越少。

《金庸武俠世界》再度挑戰金庸故事,作品在結構上首先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該劇集結了徐兵、鄧科、曹盾、臧溪川、楊磊五位名導演坐鎮。劇集分成了一個核心主線故事《鐵血丹心》,講述了郭靖與黃蓉的成長過程;四個創新人物篇章《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跳出了原有故事框架,為“射雕五絕”等書中的重要配角分別作傳。
一個走原著男女主角主線的正傳,搭配四個支線人物的年輕前史篇章,這種劇集模式前所未有,也是劇名未使用《射雕英雄傳》的原因。率先登場的《鐵血丹心》按照原著故事將鏡頭對準了觀眾熟悉的郭靖、黃蓉,講述了郭靖背負家仇闖入江湖,一路歷經奇情奇遇,在黃蓉的幫助下成長為俠之大者的過程。這一部分的導演楊磊具有大IP影視化改編的經驗,他執導的劇版《三體》因完全忠于原著“摳書拍”而大獲成功。

《鐵血丹心》的劇情也是中規中矩按照原著郭靖、黃蓉的主線講述。不過,因為《鐵血丹心》只有30集,開篇就顯得非常“趕”,故事重武輕文,加大武戲含量,精簡文戲,射雕原著中大漠風云群像人物一筆帶過,對于丘處機以“靖康之恥”賜名郭靖、楊康的關鍵劇情,也以回憶方式快速交代。這也是黃蓉出場最快的一部“射雕”,開篇兩集郭靖、黃蓉就已江湖泛舟。不少觀眾挑剔劇情“快進”失了韻味,在演員配置上,飾演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的年輕演員還有些不合眼緣。

《金庸武俠世界》開篇口碑褒貶不一的背后是作品的創新意圖。整體來看,第一個部分《鐵血丹心》的作用其實就是立住故事主線,后面四個篇章中,《東邪西毒》主角是黃藥師、歐陽鋒,《南帝北丐》講段智興、洪七公年輕時的故事,《華山論劍》相當于絕頂高手的第一次集結,《九陰真經》圍繞黃藥師、馮蘅、梅超風、陳玄風展開故事。和慣常的講述方式不同,主線除了推進故事,還要鋪墊后續篇章中的人物和情節。值得一提的是,曾在2017版“射雕”中飾演穆念慈的孟子義,在《鐵血丹心》里顛覆性出演梅超風,讓人眼前一亮,也讓觀眾對《九陰真經》的故事呈現有所期待。
對比過往的金庸劇,《金庸武俠世界》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它試圖通過豐富原著中的支線人物故事,以新的敘事節奏、故事風格、人物刻畫開拓構建更宏大的“武俠新世界”,借鑒漫威從人物著手拍“宇宙”的方法,以衍生劇形式打造“金庸宇宙”。據悉,《金庸武俠世界》已在騰訊視頻、Netflix、YouTube等數十家全球平臺上線,還獲得了HBO、法國Canal+等一線平臺的關注,將陸續開啟聯合播出模式。
《金庸武俠世界》通過系列化開發,對原著既忠于還原又創新續寫,來應對金庸劇改編的“兩難”,這種探索值得肯定但顯然也利弊兼具,該劇能否在保留金庸原著精髓、延續武俠韻味的基礎上開掘出最大的IP紅利價值,還需整體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