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9月1日正式生效,明確要求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需要在顯著位置標明“廣告”,付費搜索廣告應當與自然搜索結果明顯區分。網紅、明星的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發布商業廣告,也要顯著標明“廣告”。個人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轉發廣告帖,也要承擔廣告發布者的責任和義務。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互聯網廣告也不應該成為“脫韁的野馬”。《暫行辦法》針對互聯網廣告的特性,為規范互聯網廣告提供了法規依據,明確了廣告監管部門的管轄權限,對互聯網廣告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由廣告發布者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接下來,需要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對發現的違法行為露頭就打,才能形成良好秩序。在《暫行辦法》執行首日,一些互聯網企業便被工商部門發現違規并被立案調查,有望產生良好的警示效應。
規范互聯網廣告的制作和發布,也是互聯網廣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制度的規范促成互聯網廣告行業優勝劣汰,將有效提升高品質廣告的到達率和傳播力,涵養良好的互聯網廣告生態。(周繼堅) ——《光明日報》
治理噪音污染,執行要跟上
環保部發布《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16)》,細數全國各大城市噪音污染狀況。不出所料,建筑工地成了投訴最大“熱點”。2015年全國35萬件噪音污染投訴,建筑工地就占了一半。
治理噪音污染,要提高國人的公共意識,職能部門也要加強執法。
另一方面,執法處理方式也可改進。噪音污染往往持續時間短、取證難。等到有關部門通過種種程序派人來調查,難免時過“聲”遷,什么都沒了。比如,面對建筑工地之類的噪音,市民習慣找警察,可是很多基層派出所沒有配備相關測量儀器,所以難免有心無力。因此,對于噪音污染取證難等問題,不妨在設備、技術等配套方面彌補不足。另一方面,環保、公安、交通、城管等多個部門也需要理清權責、形成合力。
要想真正減少老百姓的困擾,有力、迅速、具有威懾力的處理,是當下的最佳辦法。(汪慧君) ——《廣州日報》
以公平化解“黃金座位”爭議
新學期開始,記者對成都市部分小學進行了走訪,發現大多數小學一年級班主任都遇到同一個問題:班里孩子的家長,悄悄找到老師,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我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座位能不能安排在中間?”“我家孩子近視,想坐中間。”“我家孩子有點斜視,給安排個中間座位吧。”……調查顯示,30位班主任中,有25位表示:每班都有對座位有特殊要求的家長,且孩子年齡越小,家長要求越多。記者發現,大多數家長們心中的“黃金”座位都是:“中間、靠前,第一排除外”。
從科學角度說,班級里從來就沒有所謂的“黃金座位”,這只是家長的誤讀。只要視力沒問題,不管坐在哪里,只要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就屬于“黃金座位”。
在廣大家長迷信“黃金座位”的現實下,關鍵是手握座位調整權的班主任要拿出自己的智慧,以公平的方式調整學生座位,這才是最好的藥方。
要提高學習成績,不是想著能坐在哪個座位上,而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較強的自律性,遠比坐“黃金座位”更靠譜、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