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家電信運營企業相繼公布了2016年中期業績。中國電信通過快速拓展新興領域,加速培育新增長引擎,實現了收入增速行業領先,其中天翼高清業務是重要的新興業務之一。中國電信依托天翼高清平臺和家庭智能網關,發揮用戶規模優勢,著力打造智慧家庭體系。天翼高清用戶凈增978萬戶,凈增量同比增長129%,總數突破5000萬,收入同比增長33%。中國聯通也通過高帶寬及4K高清視頻應用帶動了固網業務持續增長。在固網領域后發力的中國移動也非常重視家庭寬帶市場,上半年平均每月新增有線寬帶用戶超過180萬戶,保持此速度中國移動有線寬帶用戶年底將超過7000萬戶。中國移動表示將構建數字家庭產品體系,推動智能家居產業發展。
家庭寬帶業務市場已成為運營商的必爭之地,運營商紛紛布局、搶占家庭綜合入口,業務形態以“寬帶+視頻”為主,面向“寬帶+數字化生活”拓展。可以預見,未來大視頻類業務需求將更為旺盛,隨著此類業務的快速發展,對網絡帶寬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未來大視頻類業務應用將是拉動運營商網絡流量高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這也對運營商網絡的接入帶寬、承載容量、網絡架構提出了更高要求。
家庭數字化業務日益豐富
在新興業務不斷涌現、流量呈現爆炸式增長、業務具有突發性特點的背景下,運營商向家庭客戶提供的業務產品從早期單一的互聯網寬帶接入,向目前“寬帶接入+大視頻類業務(高清/4K視頻、視頻電話/監控、應用商城等)”方向轉變,未來的目標是“寬帶接入+數字化生活(智能家居、在線教育、智慧醫療等)”。目前的家庭寬帶業務場景可概括為:
——以Web瀏覽、在線視頻、游戲、下載等為代表的普通寬帶業務。其對網絡需求一般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流量去向運營商網絡的多個出口/內容平臺。
——運營商OTT/IPTV業務。隨著媒體產業的不斷豐富,高清/4K等視頻技術逐步成熟普及,家庭是視頻業務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通過研究家庭用戶日常訪問各類節目頻道、影視資源等行為習慣,搜集整理熱門頻道/節目列表,運營商紛紛建設視頻內容平臺,引入大量標清、高清、4K等不同清晰度的視頻資源,提升用戶的業務體驗,滿足用戶的業務需求。視頻類業務對帶寬的需求向著高速、低時延方向發展,流量去向運營商自建的內容平臺。
——VR/AR。新興業務,未來市場份額巨大,網絡要求大帶寬、低時延,根據其分辨率的不同對帶寬的需求從上百Mbps到上千Mbps,時延的要求小于10ms,流量經過互聯網去向VR業務提供商。
——IMS多媒體電話。家庭客戶增值業務產品,對帶寬及時延要求不高,流量經過城域網去向運營商的核心網。
——4G小基站。作為家寬固網覆蓋不到區域的一種補充手段,4G小基站的規模有限,接入帶寬較大但并發流量較小,流量通過接入網進入核心網再去向互聯網。
——家庭物聯網。包括家庭水電煤氣聯網、家用電器遠程控制、家庭視頻監控等業務,以小流量為主,帶寬及時延要求低,流量去向物聯網平臺。
面向新型業務進行網絡規劃
筆者認為,面向新興的業務形態,網絡規劃需要構建合理的帶寬模型,研究流量增長規模、流量流向、網絡承載能力、技術演進趨勢、網絡架構優化等幾個關鍵因素。
按照這種思路,帶寬模型劃分為三大類別(見圖1):
——普通寬帶業務帶寬模型
根據運營商市場用戶發展目標,新增寬帶用戶50M主打100M以上為方向。預計2017年50M以上用戶占比超過50%,2018年50M以上用戶占比超過70%,2019年50M以上用戶達到90%。用戶套餐帶寬利用率要分析當前各類套餐帶寬利用率占比,未來帶寬利用率占比要通過歷年利用率增長趨勢、未來新興業務流量特點來綜合估算。新興業務因流量需求較大,用戶群體主要以20M以上為主,20M以下帶寬利用率業務形態固定,增長穩定。50M以上套餐待4K業務普及、VR的逐步試點應用,利用率預計將呈現跳躍式增長。測算普通寬帶業務帶寬時,將各類帶寬套餐用戶規模、帶寬利用率通過加權計算得到模型帶寬流量(見圖2)。
——自有OTT業務帶寬模型
OTT用戶是以寬帶用戶為基礎,在寬帶用戶中通過提供疊加OTT業務進行滲透,用戶發展規模與市場推廣手段、內容資源、網絡體驗質量等方面有關。未來OTT用戶在寬帶用戶中的滲透比例逐步提升,目前的滲透率為25%,預計2020年滲透率將達到60%。運營商的內容資源主要提供標清、高清、4K三類,結合視頻技術發展趨勢,近期高清視頻資源是主流,后續隨著4K資源的逐步擴大,預計標清資源將逐漸減少,內容資源向“4K為主、高清為輔”的方向發展。在視頻資源帶寬方面,標清帶寬2.5M、高清帶寬8M即可滿足視頻資源的良好呈現。4K技術處于發展變化階段,從20M到60M,帶寬需求逐步提高。在測算OTT業務帶寬時,將用戶發展規模、各類內容資源頻道數量、內容資源帶寬需求,通過模型加權技術得到模型帶寬流量。
——其他業務帶寬模型
業務種類包括流量較小和行業尚未成熟兩大類。對于網絡帶寬流量影響較小的業務,通過經驗估算帶寬流量。對于像VR/AR這類業務,受制于目前的技術瓶頸(如眩暈感、佩戴不便等),且內容源有一定法律法規風險,預計難以快速普及。另外,受限于我國網絡帶寬普及發展水平,VR/AR對接入帶寬要求一般要100M及以上,短期內VR/AR應用大概率以本地單機為主,聯網需求較少。
將上述三類模型帶寬按各自用戶發展規模、業務滲透預測情況再進行統一的歸一化測算,形成用戶業務疊加帶寬。網絡模型構建是否合理有效,需要通過大量模型數據與現網實際運行數據進行比對,將偶然性偏差數據去除,形成連貫規律性數據樣本,通過多組樣本對比觀察偏差指標是否在合理范圍內,確定模型是否合理,取定參數是否有效。
我們選取運營商現網最近三年的月度用戶數、各區域流量統計報表進行整理,去除部分偏離較大的月份數據,如春節前后、電商“雙11”等,形成現網運行數據組合。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增量是連貫的,增速是上漲的。再將模型參數代入帶寬模型進行計算,形成模型數據組合。通過兩個組合多項數據對比,可以看到模型測算結果基本大于現網實際運行數據,正偏離20%上下??紤]到網絡帶寬模型測算結果較現網實際適度冗余超前是合理必然的,可以認為上述寬帶模型構建是合理有效的,能夠有效幫助運營商指導網絡規劃建設。在未來網絡出現突發緊急需求或新興業務突發增長等情況下,網絡規劃模型能夠有效地保障業務承載和響應突發應急處置,有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