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9日電 (記者 呂少威)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第二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29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會上,“京西智谷”與4家企業簽約共同打造北京市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揭牌成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并將聯合央視網共建“AGI聯合研究中心”。與此同時,北京24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大模型應用產業聯合體”,并發布了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2024年)。
2月29日,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揭牌成立。活動主辦方供圖
本屆大會以“更安全、更開放、更普惠——讓大模型真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為主題,設置“戰略分享、人工智能產業布局、企業主題演講、學術主題演講”等環節內容,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的創新成果,旨在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邁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智慧升級”的新時代。
在大會現場600余平方米的展區內,參觀者可在現場了解和體驗20余種大模型行業應用及智能邊緣產品,也可現場與人工智能下棋機器人對弈,感受AI賦予棋類運動的新魅力。
“京西智谷”發布多個重磅產業合作項目
作為門頭溝區人工智能產業新名片的“京西智谷”,在本屆大會上發布多個產業合作項目,圍繞集齊人工智能算力、數據、算法三要素,全力發展人工智能應用生態。
算力方面,北京市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正式簽約。“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與中國聯通、京能集團、滴普科技、首都在線簽約,共同打造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集群將面向北京市乃至全國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及科研單位服務,提供全面自主可控、開源開放、安全高效的算力,圍繞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以算力集群賦能創新集群和產業創新。
2月29日,北京市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正式簽約。活動主辦方供圖
作為門頭溝區建成并運營100P“京西智谷”智算中心,獲科技部全國首發、華北地區唯一“國智牌照”后的又一重磅之舉,集群的建設標志著“一廊四極”首都地區算力供給體系中的“京西一極”將通過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算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創造。
數據方面,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揭牌。去年9月,以“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儲備為基礎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此次,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數據資產服務中心,將依托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務中心的運營經驗,圍繞數據資產服務,開展數據資產登記、評估、入表、融資服務等創新業務,探索并拓展“產業+數據”“數據+場景”“數據+應用”的創新發展模式和數據資產價值實現路徑,延展數字產業生態,沉淀并匯聚更多的高價值數據資源落地,探索建立數字經濟全方位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算法層面,與央視網共建“AGI聯合研究中心”。央視網依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設的全媒體融合傳播研究機構的科研資源,與“京西智谷”共同成立“AGI聯合研究中心”。雙方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視音頻領域的應用開展前瞻性技術科研攻關,持續輸出研發成果。研究中心將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特別是聚焦文生視頻大模型賦能傳統視聽產業,加快促進視音頻領域科技成果應用轉化,進一步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這一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北京24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大模型應用產業聯合體”
據了解,隨著人工智能在千行萬業的深入,包含算力、模型、數據、工具、平臺、應用、服務等環節的人工智能生態鏈,更加需要各環節充分協同實現共享。面對自建算力和模型成本高、行業伙伴難以獲取開箱即用的模型服務等問題,亟需建設一個生態聚合平臺,支持快速對比多個模型,挑選最合適的大模型支撐應用構建,幫助行業伙伴實現商業閉環。
為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健康發展,構建協同合作平臺,北京24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大模型應用產業聯合體”,將依托華為軟硬件底座,打造生態聚合的“AI原生應用引擎”平臺,與人工智能產業模型、應用、服務等各類伙伴,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生態合作模式,建立人工智能產業標準,打造繁榮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加速人工智能產業升級。
2月29日,“大模型應用產業聯合體”發起成立。活動主辦方供圖
門頭溝區聚力打造“京西一極”
作為北京市人工智能重點布局區之一,近年來門頭溝區立足區情實際,在人工智能“大產業”中找準自身定位,與海淀等傳統人工智能強區實現錯位協同發展,通過找準“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據了解,下一步門頭溝區將從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進一步建強國產自主算力,按照首都算力供給體系規劃,聚力打造“京西一極”,構建基于華為、摩爾線程芯片的異構算力,全方位做好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使用和技術支持。二是聚焦數字視聽領域深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央視合作建設AGI聯合研究中心、內容安全大模型、數字人產業平臺。三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出臺和完善行業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人才引進扶持、基金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并進一步深化創新應用場景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