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直播的出現,不僅為社交也為新聞資訊生產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間。昨天,網易新聞正式發布以網易直播計劃和直播PGC(專業制作)計劃為核心的網易“天網計劃”直播戰略,希望打造一個泛資訊直播平臺。
記者了解到,網易“天網計劃”直播戰略包含兩方面,一方面,網易新聞將全力投入內容團隊進行優質直播內容生產,打造直播欄目IP,同時通過地方站和全球特派員的布局,形成全球化全天候的直播即時響應機制,完成以直播為核心的網易新聞整體升級和改造;另一方面,網易新聞將以網易號為基礎打造更為廣泛的直播PGC內容,并針對合作PGC伙伴推出“TOP100伙伴計劃”,精選100家流量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PGC生產者,為他們提供最佳的推廣資源和收入回報。
網易傳媒常務副總編輯曾光明認為,移動直播是繼鉛字印刷被數字出版替代后傳播領域的又一重大革新,“網易新聞將圍繞這一全新的傳播載體,從采編架構、技術體系、內容呈現、報道方式等方面重建媒體內容形態。”
實際上,去年10月份開始,網易新聞就已開始嘗試直播,官方信息顯示,網易新聞實現了月度發起直播1600多場、單場直播參與人數超過6000萬,直播內容覆蓋新聞事件、明星人物、體育賽事、美食體驗、趣聞探秘等眾多領域。
據了解,網易新聞針對資訊直播獨立開發的產品“蘿卜”也已上線。作為網易編輯、天網特派員和直播PGC伙伴的直播作戰工具,蘿卜和網易新聞客戶端后臺的打通,將給用戶呈現更豐富的直播互動體驗。
>>觀點
政策風險和商業風險并存
2016年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超過200家。對于網易新聞涉足直播行業,易觀副總裁李智認為,直播不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形式存在,而是一種服務,比如說服務于社交,即將直播與社交平臺相結合,“現在看到的大部分的直播應用,其實是在做社交,用了直播的形式,但直播其實是可以流動的,流動到新聞行業,實際上是給了新聞行業更大的生命力”。
李智稱,網易既然選擇了在新聞這條路上做直播,當然也是有一定的風險。首先是政策風險,新聞不比社交,內容需要嚴格審核把關后才能發出,但直播的屬性就注定了內容是先發后審的。
目前來看,網易新聞直播內容源的獲取是廣泛的,選擇有質量的媒體機構和個人合作,可以降低平臺的審核難度,降低政策風險,但如果未來把門檻放寬,可能就要承擔更大的政策風險;另一個潛在的風險就是商業化,直播新聞是一種新模式,營銷的價值如何衡量?網易可能需要重構一套營銷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