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視頻只需幾分鐘、加載高清大圖只需幾秒鐘,從2G到5G,人們已習慣于這樣快速流暢的網絡。
12月5日,中國6G推進組首次對外發(fā)布了6G核心方案,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隨著6G提上日程、5G走深向實,2G、3G的退網問題也引起關注。
退網是必然選擇,但不是“說退就退”
自2019年6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頒發(fā)5G牌照,中國5G正式投入商用。中國移動通信步入2G、3G、4G、5G“四代同堂”階段。
記者了解到,現在仍在使用2G、3G網絡的用戶已極少,主要是一些老人及兒童電話手表用戶,還有些人出于懷舊心理仍在家中保留著這類舊手機。若全面關停2G、3G基站,這部分不匹配的產品將無法再使用。
有人表示,希望繼續(xù)運行2G、3G信號,“否則很多老人機都沒法正常使用了”。對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近日在回復網友關于“國家基礎通信技術建議”時指出,2G/3G退網是移動通信網更新換代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前國際上的主要做法。但是,移動通信退網不是簡單地“說退就退”,需要完善用戶保障措施,在充分保障用戶權益前提下,才能實施退網。工信部同時強調,企業(yè)要早謀劃,早告知,必須有用戶保障措施和完善的用戶善后方案,具備提供更好的網絡覆蓋、更強的業(yè)務能力和更優(yōu)的服務質量的能力,為用戶“愿意退”“樂于退”創(chuàng)造條件。
“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移動退網不能今天說退了,明天就把閘給拉了,這是不合適的。”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新聞發(fā)言人明確表示。《電信條例》《電信服務規(guī)范》《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對終止經營、保障服務、注銷許可也有詳細規(guī)定,要求基礎電信企業(yè)停止經營2G業(yè)務時,應提前30日通知所涉及用戶,并妥善做好用戶善后工作,在此基礎上,由基礎電信企業(yè)向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申請注銷許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將依程序予以審批。
據電信專家介紹,用戶是使用2G、3G網絡還是4G、5G網絡,取決于終端。如果用戶使用的是只能用2G、3G網絡的老人機,不支持4G、5G網絡,即便在有網絡覆蓋的區(qū)域,也無法接入4G、5G網絡。這就需要引導這部分用戶有序過渡。例如,為有更換設備計劃的用戶提供優(yōu)惠方案,幫助有過渡需求但暫無更換終端設備計劃的用戶升級電話卡等。
工信部表示,下一步,考慮到移動通信退網涉及用戶多、社會影響大,需統籌謀劃、合理推進,發(fā)揮市場決定作用,強化企業(yè)主體責任,由電信企業(yè)結合自身情況,制定退網計劃,適時啟用2G退網工作,做好輿論引導、用戶善后、關停基站、停止服務、騰退資源、申請注銷許可等工作。工信部將依法規(guī)推進并做好用戶權益保護工作。
更好利用資源,提高網絡運營效率
2G、3G何時退出?
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已公告2G退網計劃。中國聯通早在2018年即公告有序推動2G減頻退網,為保障原有2G覆蓋區(qū)域用戶網絡使用感知,聯通于2022年實現2G基站區(qū)域4G網絡的100%覆蓋,并建設900MHz基站開啟5G。中國移動2020年提出,于當年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中國電信在2022年明確了加快2G/3G退網的重要性,計劃在2024年底完成2G/3G退網工作,其中北京地區(qū)的部分2G、3G基站正在拆除。國內部分城市已完全關閉2G網絡,但在多數地區(qū),2G、3G手機仍能正常使用。
為什么要實施2G、3G退網?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00多個運營商實施了2G、3G退網,將2G、3G騰退的頻率用于4G、5G的部署。早在2019年10月,工信部就提出,中國移動通信的網絡面臨2G、3G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鼓勵運營企業(yè)積極引導用戶遷移轉網,將有限的頻率資源和網絡資源用到4G、5G移動通信網絡發(fā)展中。
工信部表示,這將有利于從整體上降低網絡運營成本,提高我國的整體通信網絡運營效率,實際上也給用戶降費創(chuàng)造了條件。此外,目前手機多數是全網通,需要支持所有六種制式和十余種頻段,2G、3G退網可以降低復雜度,有利于提高手機的效能,降低手機終端成本。
2G、3G退網,不僅能更好利用頻段資源,也能更好利用基站的各類資源。專家指出,3G和4G均有核心網,核心網主要負責呼叫的接續(xù)、計費、移動性管理等。5G和4G可以實現核心網共用,2G的核心網仍然是十幾年前的技術,無法共用。簡言之,2G/3G退網是一個清理頻率、退出網絡的過程,目的是促進頻譜的高效利用。
在部分偏遠地區(qū),居民購買手機主要是為了基本通話。這些地方是否應該保留2G網絡?對此,電信專家指出,更好的做法應是將這些地區(qū)的2G升級到4G、5G。據測算,同樣的基站覆蓋密度,假設2G網絡能支持100人同時通話,4G能做到近700人,且通話質量更好。此外,從近幾年網絡發(fā)展看,農村及西部偏遠地區(qū)使用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正快速增長,用戶自身也需要4G、5G所帶來的更好體驗。
如何讓2G、3G用戶平穩(wěn)遷移至4G、5G?廣東等地的運營商已明確,如果原有的2G號碼想繼續(xù)使用,用戶可選擇流量和語音單價更優(yōu)惠的4G/5G套餐,也可選擇保留原有套餐繼續(xù)使用;部分產品不能繼續(xù)使用的,則會提供承接方案。還有的運營商為遷移用戶提供了購買套餐送入門4G手機的選擇。
5G走深向實,6G加快建設
從1G的“大哥大”到2G實現了全球漫游、3G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再到4G讓移動互聯網成為生活必需,如今5G高速率、低延時以及海量的接入范圍正讓網絡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5G基站總數達321.5萬個, 5G移動電話用戶達7.54億戶。5G行業(yè)應用在廣度和深度上雙管齊下,目前已覆蓋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67個。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表示:“5G商用4年發(fā)展勢頭強勁,全球5G商用4年的部署規(guī)模相當于4G商用6年的水平,5G部署進展遠超4G同期。全球5G連接數突破11.4億,滲透率12%,發(fā)展速度遠超4G和3G時期。”
5G走深向實的同時,6G也提上了日程。據了解,中國從去年開始進行6G技術試驗工作,今年陸續(xù)開展了關于6G系統架構和技術方案等方面的研究。12月5日,中國6G推進組首次對外發(fā)布了6G核心方案,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
6G將為生活帶來哪些改變?6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表示,6G技術其實是5G代際更新的新技術,現在的5G基站只是支持通信信號的發(fā)送和接收,而在6G時代,基站將同時支持通信和感知,能夠利用無線電波感知周邊的環(huán)境、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等,不僅能提升通信的性能,還會催生新業(yè)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6G會有各種各樣的終端,比如,可穿戴設備、工業(yè)模組、車載終端等,其中智能手機仍將是6G最主要的終端,可能會增加接入衛(wèi)星互聯網的能力以及在高運動速度下的通話能力。
據了解,國際電信聯盟的6G愿景需求建議書中共明確6個場景,除了對5G增強移動寬帶、海量機器類通信、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3個場景進行增強外,還推出了通信與AI(人工智能)融合、通信與感知融合、泛在互聯3個新場景。王志勤表示:“6G提出的3個新場景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熱門的天地融合這類場景。未來6G要連接的對象不光是人,還有很多智能體,比如機器人、元宇宙。”通信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實實在在改變著生產生活,為人們帶來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