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美蘭德咨詢公司舉辦的一場中國電視融合傳播趨勢論壇上,有關電視媒體視頻化生態構建的話題再次成為業界同仁聚焦的熱點。
以視頻內容為入口進行深度融合
“大視頻的時代雙向互動,海量多樣且個性化的內容隨時可見,用戶以視頻為核心在各個屏幕間切換游走。”中國廣告協會電視分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金國強認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電視媒體的發展路徑已經十分清晰,就是以視頻內容為入口的深度融合,業務經營向著跨平臺、多屏幕、全媒體的大視頻生態發展。
而面對風口與入口的話題,電視媒體的入口又在哪里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所所長、信息所所長李嵐的答案是,入口在于技術創新與運用。她談道,內容和產品的生產技術就是科技創新的“牛鼻子”。目前的技術趨勢是視頻、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這3項技術都與電視業務密切相關。因此,對于電視媒體而言,商機無限。而深度融合的關鍵就是要以技術驅動為突破來實現質變與超越。從而實現“四多”,即多媒體形態、多信息服務、多網絡傳播、多終端呈現,以此推動電視行業全面轉型升級。
向年輕化轉型關注移動直播平臺
經常有人會問:“我們使勁往前跑,但前方的路是通向哪兒的?”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總經理李勇給出的方向是“深化融合、全面轉型”,進而向全媒體視頻內容供應商發展。他認為,在內容是產品、觀眾是用戶、收視率是流量的當下,對電視媒體而言,必須實現向年輕化的轉型。因為今天電視的主體受眾是“90后”,這一點業界應該看得到。
對此,星空華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首席運行官曹志高也表示認同。他表示,新平臺的技術發展帶來受眾的變化??梢哉f現在不掌握“90后”,也就失去了天下。目前新的挑戰來自于直播平臺,作為電視媒體怎樣可以跟互聯網的直播平臺去聯系、去溝通、去融合、去植入,這是電視臺該考慮和著手準備去做的。
談及移動直播平臺,中央電視臺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與新媒體研究部主任黎斌也認為,其移動的狀態,以及人人都可以參與直播的形式使傳統電視面臨著從內容到人才的沖擊。
應放眼大行業大生態的改變
“其實,目前電視媒體所做的節目、擁有的產業,本質上還是基于傳統的線性傳播和不連接狀態下的分散的個體觀眾之間的業態而產生的。真正值得期待的變化應該是從連接而形成的社區、社群,這正是傳播社交化和營銷社群化。”北京美蘭德媒體咨詢公司總經理崔燕振說道。
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影響著行業。而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面對的是整個大行業、大生態的改變。不一定是同行之間的競爭,而是行業間的競爭,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在衛視之間,而是在電影、網絡視頻、移動視頻等形成的新的視頻生態之中。電視和互聯網的融合,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潮流,更代表一種未來。
北京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主任馬宏認為,電視媒體要提供強有力的內容,要對內容進行精耕細作。同時對信息的引導、拆分、選擇和引流變得非常重要,在信息時代,電視媒體的優勢應該得到更為有效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