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廣電藍皮書)都會對上一年度的廣電事業產業發展進行全面準確的深入分析,是中國唯一具有政府背景的廣電行業年度發展報告,國家和省級政府主管部門及中央和地方廣電機構提供權威信息和數據支持,是研究中國廣播影視發展改革的權威平臺,了解中國廣播影視實踐進程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廣電藍皮書將由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于7月末出版。在今年,廣電藍皮書新增重要板塊“綜述報告”一章中,特別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廣電發展亮點作了綜合盤點。提前摘編了這一部分,以饗讀者。
直轄市篇
一、北京市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北京市廣播影視系統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定位,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壯大主流輿論思想陣地、推進事業產業發展、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1.創新改革完善制度,提升科學管理水平
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北京局積極推動行政管理改革,精簡職能,將審批事項精簡為39項,開展24項非行政許可事項清理。印發《行政許可工作手冊》等,優化行政審批。
建設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監管系統、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監控平臺、北京版權資源信息中心等,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
完善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開展專項行動,凈化文化傳播市場。完善廣播電視節目評價機制,加強版權執法監管,確保新聞宣傳輿論導向正確。
健全網絡影視劇審核機制,審核境外劇、網絡自制劇總量占全國60%以上。
2.圍繞重大宣傳主題,策劃推出原創精品
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北京臺聯手津、冀兩地電臺電視臺推出大型采訪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正當時》、全媒體聯播節目《聚焦京津冀》。
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啟動為期3年的大型跨國電視探訪活動《非常絲路?千年穿越》,深度探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聚焦中國首次申辦冬奧會,打造“通向2022”“同心匯五環,冬奧加速度”等直播特別節目。
為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聯合西藏電視臺推出大型系列紀錄片《西藏》。
圍繞“中國夢”主題,創作動畫片《戚繼光》,在全國50余家省級衛視和動畫少兒頻道展播。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貫徹“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國家活動主題,及時推出《百團大戰》《巨浪》《平凡的世界》《北京時間》等多部影視劇。《百團大戰》取得4.2億元票房,取得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開羅宣言》等10部影片入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重點影片。
2015年電影票房前20的國產影片中,北京生產的有13部,票房10億以上的5部影片中,北京有4部。
二、天津市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天津市廣播影視系統貫徹《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的“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積極提升宣傳引導能力,創新傳統媒體宣傳和市場運營機制,影視精品佳作不斷涌現,電影公共服務轉型升級,展現出強勁的后發優勢。
1.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廣播互聯共享平臺
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契機,加快廣播媒體改造升級,拓展傳統媒體生存發展空間。天津局協調京津冀三地廣播媒體,推動傳統廣播新媒體互聯共享平臺建設。
三地媒體共建廣播新媒體平臺,統一設置《聚焦京津冀》聯播欄目,將三地省級電臺經濟廣播、地市級電臺廣播逐步擴展延伸到區縣級電臺加盟,逐步達到聯營與共贏。
廣播新媒體共建平臺將重點宣傳報道三地一體化發展新舉措、新成就,以旅游交通、生態環保等為主題,為京津冀三地受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大力推動精品創作,影視生產喜獲豐收
《戰狼》《兔俠之青黎傳說》《天將雄師》《梔子花開2015》《煎餅俠》《惡棍天使》等6部津產影片公映,票房收入共計35億元。
其中,《煎餅俠》票房達到11.5億元,創下津產影片票房紀錄。《兔俠之青黎傳說》先后榮獲第11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第68屆戛納電影節明日之星獎,《十二金錢鏢》榮獲第13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尋路》獲全國第30屆“飛天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類“優秀電視劇獎”。《新年來了之文字大劫難》被評為全國優秀動畫片。
3.創新市場運營機制,吸引市民進院觀影
天津局開展調查研究十余次,查擺阻礙全市城市電影市場發展較為突出的媒體宣傳乏力、觀影人群增長緩慢等問題,采取措施拓展主流媒體宣傳渠道,推動“一卡通”票務平臺建設。目前,“一卡通”票務平臺覆蓋全市近80%影院,市場化運營手段不斷完善,激發了市民的觀影熱情,全市實現城市電影票房增長48.9%。
三、上海市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上海廣播影視系統積極做好新常態下的輿論引導,努力繁榮文藝創作,大力推進公共服務,搶占科技制高點,“海派”廣播影視文化特色更加突出。
1.積極培育各類制作主體,實現“上海電影”品牌增值
根據《關于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若干政策》,設立促進上海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共對98個電影項目進行資助或獎勵,總金額近2億元。
全年備案電影283部,完成片44部,進入院線上映22部,總票房逾10億。特別是全年上映的10部動畫電影總票房達4.5億,占全國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的四分之一。
積極聯絡、引進國內外優質電影機構、項目、人才落戶上海。在上海拍攝電影的文化影視類公司已達193家。
積極推進影視產業服務類項目建設,為上海電影企業營造良好的拍攝、融資環境。美國電影金融公司完片擔保公司、立鼎影視后期制作中心相繼落戶,為電影業市場機制革新引入他山之石。
2.創新創優節目欄目,內容生產漸入佳境
《平凡的世界》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聯播,社會反響熱烈。《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大江東去》《菜刀班尖刀連》等7部滬產電視劇相繼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時段。《花千骨》《小爸媽》《大好時光》等多部電視劇在全國衛視頻道熱播。
《鐵血淞滬》《大好時光》被總局評為優秀國產電視劇劇本扶持引導項目。《平凡的世界》《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獲“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情有獨鐘》《后藏》《父親的草原》等5部原創作品獲總局原創網絡視聽節目獎。《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跟著習大大走》系列視頻廣獲好評。《甜蜜時光》獲得加拿大班夫電視節大獎。
東方衛視全年推出15檔季播節目,2個節目獲收視排名全國冠軍。《極限挑戰》《笑傲江湖》《歡樂戲劇人》等9檔節目收視率達到1%以上,占全國年度高收視節目的三分之一。現象級節目《極限挑戰》開啟“劇情式綜藝”新篇章,產生較大影響力。
3.NGB建設基本完成,全面開展融合業務
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建設基本完成,實現T級骨干、千兆進樓,用戶端百兆接入,有效提升了網絡承載能力和傳輸質量。
數字電視服務平臺提供廣播電視業務和數字電視互動業務,快速推進智能家庭等各類增值服務。
大力發展高速互聯網接入業務,提供視頻、數據、語音業務等三網融合業務,帶動用戶規模的迅速增長。高清用戶發展到230萬戶,其中付費高清用戶規模達到120萬戶;寬帶用戶發展到73萬戶。
四、重慶市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重慶市廣播影視系統緊跟重慶經濟快速發展步伐,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從內容、平臺、渠道、經營、管理等方面積極進行融合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
1.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增強市場活力
重慶廣電集團(總臺)組建電視運營中心、版權管理開發中心、廣播傳媒中心及公司,拆分電視廣告經營中心,電視廣告業務下放到各電視頻道。
推動除衛視頻道、國際頻道、新聞頻道以外的各電視頻道將經營性資產剝離組建公司實行市場化運行,影視頻道、都市和公共·農村頻道、文體娛樂頻道分別組建了市場主體。
成立廣告監管辦,確保廣告分頻經營后的安全、規范;在衛視、時尚、生活資訊頻道等頻道推行獨立制片人制。
2.筑牢五大機制,嚴管電影市場
一是建立制度機制,通過《重慶市城市影院運營管理辦法》,對現代多廳影城建設、票務管理、放映質量、服務水平、退出機制和相關處罰標準等進行規范和量化,為全市文化執法隊伍提供了政策依據。
二是提升技術機制,加強對影院計算機票務系統升級、新平臺影院基礎信息注冊和變更的管理,并通過不定期檢查,確保票務市場做到正常有序。
三是強化督查機制,查處偷漏瞞報不留死角。
四是聯手輿論機制,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促使各個影院切實做到規范運營、誠信經營。
五是搭建自律機制,注重行業協會建設,督促協會自律并切實發揮政府與影院溝通橋梁作用,促進影院聯盟抱團發展。
3.改革單一播出模式,打造一體化運營平臺
公共·農村頻道建立“農視通”商務平臺,采用“頻道+公司”模式,開發媒體與“三農”融合的新業態。
少兒頻道引入民營資本,推進動畫生產業務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漫畫繪制、網絡發布、動畫制作的IP孵化聯動發展模式。
科教頻道“悅贏·重慶幫”嘗試推進新媒體矩陣建設。都市頻道搭建“和事佬”APP服務平臺,影視頻道“辣椒圈”APP提供全方位本地生活服務。
有線電視網絡打通電視營業廳、網上營業廳等電子渠道的支付寶通道和全業務通道。
重數傳媒公司開發了“渝樂購”電商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移動電視與家政公司合作推進“優我好家政服務平臺項目”。
華東篇上
一、江蘇省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江蘇省廣播影視系統努力增創新優勢,精品節目大量涌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國際傳播交流能力不斷提升,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
1.強化陣地意識,推進依法管理
江蘇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部署要求,嚴格落實內容和產品備案、審核、審查、審看、審議等制度,管好導向、管好作品、管好質量、管好市場。
查處非法電臺45起。拆除非法“小耳朵”1433套、收繳6215套。開展打擊非法境外電視網絡接收設備專項整治行動,查辦案件20起,查獲“新蕾IPTV”軟件賬號及密碼45000套,收繳“電視棒”、環球影視卡、網絡電視盒等3537個,收繳境外電視網絡接收設備2000多套。
2.影視精品規模化發展,影響力穩居全國前列
一是電影創作出精品。《白日焰火》獲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參投電影《梔子花開》,票房近4億元。
二是《于無聲處》《雪域雄鷹》《草帽警察》《白云飄飄的年代》在央視一套、八套黃金時段播出,實現歷史性突破。《于無聲處》《艦在亞丁灣》獲第30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草帽警察》獲第7屆優秀農村題材電視劇“金牛獎”最佳作品獎和最佳導演獎。
三是紀錄片產生廣泛影響。《東方主戰場》《外國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等紀錄片在央視播出,引發社會強烈關注。《馬可·波羅》獲2015“金熊貓”獎人文類紀錄片“評委特別獎提名獎”。
四是動畫創作質量大幅提升。《雞毛信》在央視一套播出,《神秘世界歷險記2》獲“美猴獎”動畫電影金獎。五是電視品牌欄目保持優勢領先地位。
3.推進優秀節目出口,增強國際傳播能力
江蘇臺與歐洲娛樂巨頭Nice娛樂集團簽訂模式預售協議,原創節目模式《超級戰隊》在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等北歐4國制作當地版本。
《超級戰隊》《新年演唱會》《花樣年華2》《星廚駕到》《明星到我家》在東南亞熱播。
紀錄片《中國大運河》《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等在海外電視臺和國際航線上播出。付費電視頻道“紫金中文臺”,在香港NOWTV平臺、馬來西亞HyppTV平臺上線播出。
紀錄片《玉之王朝》在英國第四頻道播出,這是江蘇臺首次以制作者身份與國際一流制作公司合作。
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馬可·波羅:從歷史走入現代》榮獲“金熊貓”獎和第九屆“紀錄·中國”人文(自然)類作品一等獎。
二、浙江省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浙江省廣播影視系統以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主陣地、主平臺作用,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努力提高產業經營能力,實現重要突破。
1.嚴格審查機制,規范演藝市場
浙江局制定了“加強宣傳教育管理,加強防范制度建設,加強備案源頭管理,加強發行播出監管,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等多項預防措施,全省縣級臺統一供片,通過及時精準通報、落實審查制度、強化主動服務、積極跟蹤督導、主動上門預審、提高專家素質、強調審片責任等手段,加強導向管理。
同時,規范境外演職人員參演活動,共審核申報境外人員參與綜藝節目錄制79項,參與國產電視劇拍攝51項,杜絕劣跡藝人發聲出鏡。
2.制作機構不斷增加,投資主體日益多元
利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管理系統”做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業績審核,截至2015年底,共有節目制作經營機構1435家,其中新增注冊462家,機構數量居全國第二。
全省涉足影視的上市公司共有32家,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一批新的公司相繼介入浙江電影行業:
一是省內的影視文化投資類公司,如嘉視年華、金巖文化、和文影視、陽光創意等公司;
二是以獨立電影人為核心,如工夫影業、東陽向上影業公司,有較豐富的IP資源、項目儲備和開發經驗;
三是電視劇占主營業務的公司開始介入電影項目,如歡瑞世紀投拍了處女作《怦然星動》,取得1.6億的票房成績。
3.出臺專項扶持政策,推動縣級廣電發展
浙江局印發《關于扶持縣級廣播電視臺發展的若干意見》,強化縣級廣電公共服務地位。《意見》要求縣級臺堅持新聞立臺,推進節目創新創優,確保完成公共服務任務,推進傳統廣電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落實支持縣級廣電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健全縣級廣電基本運行、宣傳報道、公共服務等核心主業的財政保障機制。
縣級廣電人員工資、設備維護更新、廣電惠民工程等所需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從當地文化事業建設費返還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縣級廣電建設。加大對欠發達地區、民族地區縣級廣電的財政扶持力度。
三、安徽省廣播影視發展亮點
安徽廣播影視系統努力創新創優新聞宣傳,加大精品創作力度,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奮力推進科技創新,創造較好成績。
1.加大精品創作力度,多部作品獲得大獎
全省生產制作電影16部、電視劇5部207集、創作電視動畫片6部7852分鐘、電視紀錄片8部。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重點影片《鄧小平登黃山》,受到各界好評。
動畫電影《阿里巴巴大盜奇兵》《5鏡奇緣》等5部影片進入全國院線發行。
《難以抵達的終點:二戰女兵劉桂英的故事》獲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紀錄抗戰題材紀錄片推選活動長片一等獎。
電視動畫片《少相甘羅(一)》被評為全國優秀國產動畫片。
都市生活劇《大好時光》收視挺進省級衛視前三甲,成為衛視熒屏的現象級高品質大劇。
2.建設實驗基地,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爭取政策支持。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被列入省“861”項目投資計劃和省委宣傳部重點扶持的11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
二是加大招商力度。2015年完成投資4.01億元,實現稅收1.04億元。
三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繼續推進環巢湖廣播電視綜合實驗網項目,試點“三網融合”重點技術,注資2000萬元組建環巢湖廣播電視綜合試驗網項目運營公司。
四是夯實“產學研”發展基礎。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廣播電視規劃院以及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分別在基地設立分院。
3.積極實施“廣電+”戰略,努力提升產業支撐能力
大力實施“廣電+”戰略。強化與騰訊、新浪、搜狐、愛奇藝等視頻網站合作,與騰訊視頻共同打造中國首款電視劇臺網聯動產品大劇2.0項目,開創省級衛視先河。
加速建設升級“啊呦”“TV搖搖樂”“達耳聞”等移動客戶端,積極籌備“卡車人”等新媒體項目。
與天脈公司合作開展衛視全頻道“搖一搖”,年度合同保底銷售3000萬元。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