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主論壇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行。會議期間,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副主席、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司長閆成勝表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始終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信息網絡新技術、新業態創新應用的前沿領域,視聽媒體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激活數字和文化的深度融合,為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拓展更為廣闊的新空間,給世界文明演進帶來新機遇。
閆成勝認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廣電視聽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重塑廣電媒體,賦能智播創新。人工智能技術在打造智慧廣電媒體進程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要推動廣電媒體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一體化資源配置、多媒體內容匯聚、共享平臺、內容生產、多渠道內容分發、多終端精準服務、全流程智能協同的智播體系,加速向現代新型媒體轉型。
二是重構廣電網絡,引領渠道創新。要統籌構建有線+無線+廣電5G+衛星的協同融合傳播體系,加快推進廣電網絡算力升級,數據建設和算法應用,著力打造天地一體、云網協同、算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高質量網絡,有效解決用戶視聽服務、信息獲取的難點、痛點,在智能融合傳播中體現廣電網絡的未來價值。
三是升級廣電產業,促進業態創新。閆成勝提出,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引導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生成、智能編輯、深度合成、場景生成、增強修復、智能推薦、智能審核等環節的有效應用,推進影視制作升級,打造更多傳遞正能量,展現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數字文明美美與共的優質原創視聽內容,以現代視聽化表達,助力文化資源活化利用。
四是強化安全治理,驅動管理創新。閆成勝認為,一方面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行業管理效能,建立智慧化風險防控體系和保障手段,筑牢大視聽安全屏障。另一方面,要推進研究有人文關懷的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技術,引導廣電視聽機構自覺用正確導向建構和使用智能算法,夯實數字安全根基,使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成為造福數字文明的建設性力量。
閆成勝表示,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積極適應國際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智能化趨勢,積極踐行科技向上向善,以科技創新推動內容形式創新,助力精品創作、精品傳播,提高傳播效能,促進民心相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應有貢獻。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