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綜藝混戰已經漸漸落下帷幕,這一年共計出現215檔綜藝節目,如果這個數字讓你眼花繚亂,那么2016年的綜藝市場只會讓你瞠目結舌。據了解,2016年預計將有超過400檔真人秀出現,數量足足增加一倍。
2
|
|
衛視綜藝收入動輒過億
2015年,《奔跑吧兄弟》、《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衛視出臺的綜藝節目霸屏,動輒上億的廣告費讓投資人們把目光轉向了綜藝節目的藍海。
《中國好聲音》前三季冠名費為6000萬元、2億元、2.5億元,強勢吸引廣告主。
《爸爸去哪兒》前三季冠名費分別為2800萬元、3.12億元和5億元,冠名費爆增近20倍。
《奔跑吧兄弟》第四季招標額已經超過了13億元。伊利以5億元的價格冠名,途牛旅行網贊助1.485億元,OPPO手機贊助1.3億元。
據業內人士預測,僅單季《奔跑吧兄弟》就將為浙江衛視帶來超過20億元的收益,即便是考慮嘉賓出場費虛高的影響,蜂擁而至的廣告金主仍為節目帶來可觀收入。
2015自制綜藝總播放量近60億,原創網綜成視頻平臺爭寵新招
綜藝市場的繁榮有目共睹,除傳統電視臺播出的綜藝節目外,以《奇葩說》、《偶滴歌神啊》為代表的根生于互聯網的網絡綜藝也開始嶄露頭角。
《騰訊娛樂白皮書》數據顯示,國內幾大視頻網絡平臺,如優土、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樂視網、芒果TV等,幾乎瓜分完了網絡視頻這塊大蛋糕。2015年TOP10的自制綜藝總播放量接近60億,其中騰訊視頻以21.7億摘得頭籌,愛奇藝以21.2億緊隨其后,但在數量上,愛奇藝以5檔節目數量(占50%)領先于騰訊(3檔,占30%)
2
|
數據來源:《2015年騰訊娛樂白皮書》,2016年3月 [保存到相冊] |
其實在去年年底,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優土、搜狐視頻等就已經向外界透露了不少自家在2016年網絡綜藝節目板塊的布局,自制綜藝成了2016年視頻行業最具投資價值的熱門資源。
優酷上線《喜劇者聯盟》,接棒《歡樂喜劇人》
5月15日,優酷上線了由優酷和樂動互娛共同打造的原創網絡綜藝節目《喜劇者聯盟》,上線三天,點擊量超過1000萬。作為《歡樂喜劇人》原班團隊推出的首檔網綜,《喜劇者聯盟》邀請到岳云鵬、宋小寶、郭麒麟、潘斌龍、崔志佳、張子棟、劉曉曄、閻鶴祥等眾多喜劇英雄組成聯盟,在優酷集體獻上網生喜劇綜藝首秀。
2016年,多家視頻平臺發力網絡綜藝。優酷繼拿下《王牌對王牌》《歡樂喜劇人2》等諸多強檔綜藝節目版權后,推出汪涵首檔網綜《火星情報局》。據報道,《火星情報局》在開播之前就獲得了過億元的招商贊助,贊助商分別是清揚、農夫山泉、RIO和vivo手機。僅開播四期,累計播放量就已超過2億。優酷上最新一期節目點擊超2000萬。
騰訊視頻斥資10億設立“嗨基金”
2016年5月5日,騰訊視頻綜藝部總經理馬延琨宣布, 騰訊視頻攜金牌制作人宣告成立“嗨聯盟”,設立10億“嗨基金”支持中國網生綜藝發展,每年投入以完善產業孵化成長。
馬延琨還分享了將在騰訊視頻播放的9檔新原創網絡綜藝:《你正常嗎》、《拜托了,冰箱》、《約吧!大明星》、《請你跟我這樣Zuo》、《飯局的誘惑》、《放開我北鼻》、《RUN,看你往哪跑!》、《拜托了衣櫥》、《作戰吧偶像》,內容涵蓋了戶外或棚內真人秀、明星、美食、音樂各個方面。
愛奇藝打造“VR真生態”,偏心年輕用戶
與騰訊視頻不同的是,愛奇藝則從VR技術、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等多方面進行整體布局。
2016年,愛奇藝將持續加大對純網綜藝的投入和布局,并繼續走青春路線。一年內愛奇藝誕生了《奇葩說》、《偶滴歌神啊》、《愛上超?!?、《我去上學啦》等一系列在各個綜藝細分領域的網綜作品。
搜狐抱住美劇大腿,打造喜劇節目帶
以美劇美綜聞名的搜狐視頻今年將繼續引進優質新美劇,同時打造喜劇節目帶。
《大咖秀》作為喜劇短劇新節目將會在二季度與觀眾見面,由“愛笑會議室”和“開心麻花”團隊的元老級演員共同出演,喜劇類綜藝《大鵬嘚吧嘚》、《WAKOO!娛小姐》將會全新改版升級,變為季播推出。
樂視VR植入《蜜蜂少女隊》
從樂視視頻自制綜藝《十周嫁出去》一經播后只漲不跌的話題度到《顏值大作戰》、《你看起來很好吃》未播先火的表現再到《蜜蜂少女隊》中VR技術的植入運用等樂視各生態與綜藝節目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營銷模式可以看出,樂視視頻在網絡自制綜藝的表現上并不遜色于“先發制人”的視頻網站們。
視頻巨頭紛紛抱網綜大腿,從不同側重點切入,發展空間和前景也各有千秋。而從網絡綜藝的需求量和各大視頻網站新戰略布局的體量上來看,自制綜藝已然成了2016年視頻行業最具投資價值的熱門資源。
制作公司挑起綜藝半邊天,紅杉、華人文化基金等私募都是幕后推手
收視率靠劇,賺錢靠綜藝,綜藝節目一直是衛視節目的看家飯碗。綜藝節目的產出方式包括以下五種:衛視自產、衛視和制作公司合作、視頻平臺自產、視頻平臺與制作公司合作,以及制作公司自產。
例如浙江衛視推出的大型室內競技真人秀節目《王牌對王牌》、《二十四小時》,東方衛視打造的首檔明星喜劇競賽真人秀節目《歡樂喜劇人》等。
視頻平臺自制網綜,例如,愛奇藝自制《哇,大學生來了》。視頻平臺拉手制作公司,例如,由浙江衛視和藍天下傳媒出品,肯訊傳媒聯合出品的大型勵志競技體育綜藝小樣乳酸鹽《來吧冠軍》。
在制播分離越演越烈的中國市場,其實有越來越多體制內的制作人選擇下海,一批以節目制作為主要業務的綜藝節目制作公司應運而生,燦星制作、藍色火焰、光線傳媒、能量影視、天娛傳媒和東方風行等公司幾乎承包了中國的綜藝節目制作市場。詳情見下表:
1
|
|
綜藝節目依靠廣告冠名等收入過億,其IP更能產生巨大的衍生價值。也許正是看到了綜藝節目的變現能力和變現速度,私募機構紛紛入股,充當了幕后推手。如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控股星空華文53%的股份,星空華文協議控制燦星制作;藍色火焰引進了深圳創新投、云鋒基金、達晨創投、藍色光標、福田區創業投資等機構;東方風行背后有紅杉和寬帶資本。
結語:
毫無疑問,喜劇內容是當下市場剛需。人類對歡笑的本能渴求,現代生活的繁重壓力,都使得喜劇作品在當下更易走俏。對視頻網站來說,互聯網基因先天附著的草根氣質與用戶膜拜,易于在喜劇創作中擊中用戶興奮點,而時段的海量屬性使得網生喜劇內容長短皆可,打法靈活,創意空間巨大,諸多因素決定了網生喜劇在當下及未來的潛能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