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級政策供給漸次增強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農村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的通知》等規劃和文件對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明確部署。
2022年5月,《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十四五”發展規劃》正式印發實施,提出了擴大覆蓋規模持續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強化安全管理規范應急廣播運行維護、加強宣傳引導及時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優化應用布局提高應急廣播服務質量、加快創新發展提升應急廣播現代化水平5大主要任務和22項重點建設發展項目,對“十四五”時期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進行了總體部署。
為進一步發揮應急廣播在全國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中的作用,做好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應急廣播工作的組織領導,做到用得上、用得好、真應急,廣電總局在調研的基礎上,加強高可靠應急廣播系統、北斗應急廣播系統、廣電5G應急廣播等技術的研發工作,組織制訂了《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推動完善主備鏈路和高可靠保障措施,確保應急廣播極端情況下的可用性。另外,廣電總局加強應急廣播標準體系建設,建立了由系統通用、傳輸覆蓋、安全運行、效果監測等四大類共28項標準組成的標準體系。啟動了《應急廣播系統總體技術規范》等13項暫行技術文件升級為行業標準的工作,為全國應急廣播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推出支持應急廣播建設發展實質性政策。多地將應急廣播發展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多數省市區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山東、四川、貴州等地將應急廣播寫入全省“十四五”規劃,對應急廣播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云南、湖南等地成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分管副省長為召集人;廣西等地出臺促進應急廣播體系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山東成立省應急廣播指揮調度中心,新招聘6名事業編人員專職負責省平臺內容制作等工作。這些舉措從制度、資金、人員等方面為應急廣播提供制度化保障。
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
二、系統建設和平臺對接有序推進
全國應急廣播體系已初具規模。經過多年的建設,應急廣播國家級平臺已經投入試運行,并與已建設的省級平臺完成對接,市縣平臺已經超過1300個,為加強指揮調度體系建設,廣電總局設立了一體化云底座,具備與各省數據對接的能力。各級應急廣播平臺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協作聯動能力不斷強化。目前國家級平臺完成標準化改造擴容,實現了與12個省級平臺、1個應急廣播試驗平臺(內蒙古)之間的對接。在信息源端實現與氣象、地震等應急發布部門的對接,在發布端實現了與直播衛星、廣電5G等國家級傳輸覆蓋資源的對接。為降低網絡傳輸成本,國家級平臺與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實現了聯通,具備了在全國范圍通過政務外網與各級平臺對接的條件。各地強化當地應急廣播平臺的對接。如四川應急廣播省平臺通過電子政務外網、文本信息交換等網絡實現了與省應急、氣象、地震部門、省衛健委、水利部門信息系統對接。
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廣電總局主動謀劃,把應急廣播體系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重點惠民工程,建立項目管理臺賬,按月跟進項目進度,督促加快工程推進。2021年,安排資金6億元,支持河北、山西等14個省134個縣(市、區)實施了縣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項目。截至2022年9月,2021年下達任務的14個省(區)134個縣(市、區)的建設項目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2022年下達任務的21省(區、市)134個縣(市、區)的建設項目進展情況超過去年同期水平,資金執行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4.29個百分點,工程建設進度較去年同期提高72.39個百分點。多地縣級已基本建成統一協調、上下貫通、可管可控、分級負責、安全可靠的應急廣播體系。
各類應急廣播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了一些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2021年以來,廣電總局在山東、安徽、四川、江蘇等地開展應急廣播建設試點,在濟南開展城市應急廣播建設試點,并與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就地震、氣象預警開展聯合應急廣播試點試驗,地震預警試點選取了河北、福建、四川、云南和新疆5個地震高發區,氣象預警試點選取內蒙古、安徽、貴州、四川等地。兩年來,這些地區通過建立協作機制,開展技術研發試驗,取得了一定成效。成效方面,2021年,貴州省遵義市通過應急廣播發布應急信息2209條、災害預警55條、精準推送暴雨紅色預警14次,幫助6200多人提前平安轉移。經驗方面,濟南市結合城區特點、交通狀況,探索了應急廣播在城市的工廠、湖泊、火車站、公園、校園、廣場、圖書館、公交(地鐵)電視、戶外大屏等“十個典型應用場景”,通過系統對接和信息導入、推廣部署智慧屏,把應急廣播管控單元下沉到社區,為基層社區治理提供定制化服務。
云南武定大雪降臨前當地應急廣播緊急播發氣象預警信息
三、傳播渠道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應急廣播傳輸覆蓋渠道更加融合化、多樣化。當前大喇叭、音柱等傳統廣播終端仍是主要接收終端,不過各省市區普遍推進布局多種傳播媒介,綜合利用廣播、電視、網絡視聽、手機APP、新媒體平臺、大喇叭等發布渠道,打通應急廣播傳統渠道與新興渠道,逐步實現全媒體融合傳輸,因地制宜部署適配設備,利用調頻、中波、DTMB、有線電視網絡、IPTV、移動電視、手機客戶端等傳輸覆蓋方式,總體來看,傳輸覆蓋渠道和接收終端的多樣化,持續擴大了應急廣播消息的觸達率。
蘇州市應急廣播平臺通過公共交通顯示屏播發應急信息
多地已探索形成適配地方特色的應急傳播傳輸體系。如貴州利用有線電視可同時承擔點對點精準傳播和大范圍信息傳播的特點,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光纖行政村全覆蓋優勢,建成以有線電視為主體的應急廣播體系,依托全省1004個廣播電視鄉鎮綜合服務站提供服務。在偏遠農村地區,具有覆蓋范圍廣、抗災能力強、傳播迅速、安全性高、接收簡便等特點的直播衛星是最為有效的傳輸技術,如內蒙古局2020年起采用直播衛星方式開展農牧區應急廣播試點建設。
助力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推動應急廣播使用場景不斷拓展。北京、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將應急廣播與城市管理、雪亮工程、疫情防控、旅游服務等結合應用,實現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疫情防控、景區調度、廣場活動的綜合服務,在4A以上景區人員密集區接入應急廣播平臺,配置應急廣播視播一體化,通過應急廣播向群眾發布突發社會治安信息,動員群眾協助警方破獲交通肇事案、盜搶案、老人走失案等,大大提升了社會治理能力。四川部分地方建成智慧應急廣播系統,對接了雪亮工程、天網監控、地質災害、防洪渡汛、森林防火、智慧農業等已建系統,有效整合資源實現了本地綜合應急調度和使用場景的擴大。特別是在城市地區,由于具有人員密集、地理空間復雜、災情發展迅速等特點,更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廣播電視網絡覆蓋率高、傳輸手段多、應急終端基礎好的特點,建立基于多場景的覆蓋更精準、傳送更快速、穩定性更高的應急廣播體系。如蘇州市構建了涵蓋家庭、社區、公共場所和地鐵公交等應用場景的,包含家庭及車載收音機、本地地面數字電視頻道、有線電視全頻段插播、家庭有線精靈廣播、有線智慧鎮(街道)社區廣播系統、公共單位內部廣播系統、社區LED大屏、公共場所室內多媒體屏、城區重點旅游集散地帶視頻監控多模音柱、移動電視終端、新媒體終端和小區文明服務欄在內的12類應急廣播接收終端。同時,根據城市的特殊場景需要,對城區隧道和大型地下人防工程,進行了無線覆蓋;建設了移動應急廣播車,配置了車載大屏、車載廣播以及無人機廣播、視頻監控,實現特殊情況下的定點廣播和機動監控。浙江湖州將1萬多只應急廣播終端安裝進5000家服裝企業,實現應急廣播服務下沉。
四、“平戰結合”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在重大災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急信息傳播是應急廣播的基礎價值和立身之本。應急廣播在預警信息發布、防災減災、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實效,如通過應急廣播發布預警信息,幫助廣西龍勝縣28戶居民成功躲避山體滑坡險情。
在臺風預警中,為應對臺風“梅花”,山東省應急廣播平臺于2022年9月15日面向全省發布了三條預警信息,由于播報及時且反復多次播報,在維護人民群眾人身財產安全方面成效顯著。臺風“梅花”過境煙臺長島期間,長島本島播放應急信息35條次,觸達3000余人次,有400條船收到信息后進港避風,減少經濟損失近百萬元。
在地震預警中,2022年“6·1”雅安市蘆山地震和 “6·10” 阿壩州馬爾康地震發生后,四川應急廣播系統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向災區群眾及時發布抗震救災和防災減災科普信息,向群眾提供政務信息發布和政策宣講服務,有效增強了各級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應急廣播服務各地防汛搶險工作
二是強化“平戰結合”,拓展使用場景。目前已經在政策宣講、文化供給、基層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通過應急廣播發布黨務、政務、商務、農業、文化等惠民信息,應急廣播的使用頻率和實用價值不斷提升。政策宣講方面,應急廣播在政策宣傳、科技推廣、移風易俗和文明引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服務“三農”的“順風耳”“千里眼”。山東、云南、江西等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統籌制作系列宣傳音頻,通過全省應急廣播播出,云南還專門制作了普通話版與民族語版,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安徽省自2020年起開展“學習強國”鄉村大喇叭試點建設,在省級應急廣播平臺設立“學習強國”鄉村大喇叭制播專區,用于“學習強國”鄉村大喇叭音頻節目的傳輸、播發管理和播發數據的分析反饋,并制作專題內容節目,設置“同期聲”“新思想”“農民豐收”“健康知識”“兒童英語”等板塊。文化供給方面,西藏自治區墨脫縣依托應急廣播,通過創新自辦“微型欄目”,從“紅色講堂”到“防疫之聲”,從“四語教學”到“音樂時刻”,再到邀請優秀黨員、典型人物為群眾講述身邊的好人好事以及民族團結先進事跡等,積極服務當地門巴族、珞巴族等群眾生活、文化需求。社會治理方面,近年浙江、江西、貴州、江蘇、湖南、河南等多地都涌現出應急廣播+視頻監控的“視播一體化”創新應用,啟動較早的有浙江臺州仙居、江西豐城等。江西省不少市縣把廣電部門的應急廣播建設與公安政法系統正在進行的“雪亮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在應急廣播終端安裝“鷹眼”攝像頭,通過縣、鄉和村建立監控平臺,對布點地方進行遠程監控和遠程喊話,使該系統在洪澇災害預警、夏季防溺水、疏導交通擁堵、嫌疑人排查和制止突發惡性治安事件發生、社區治安聯防聯控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提升。浙江溫州文成縣開拓了“文物保護智能化預警”和“高空瞭望森林火災預警”應用場景,湖南岳陽平江縣監播聯動助力禁漁防火、尾礦區地質災害預警、水庫水位預警等應用場景。在云南、西藏、甘肅、廣西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應急廣播實現多語言播發,邊疆地區積極發揮應急廣播服務強邊固邊職能。如云南省普洱市西盟縣把應急廣播作為護衛邊境的崗前哨,為53個邊防所安裝應急廣播終端設備,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和邊防教育,有效震懾違法犯罪行為。
安徽淮北應急廣播創新欄目化播出新模式
五、初步探索出“人斷我通”的可行路徑
互聯網、移動通信和電力等通常在災難中容易受到影響,為助力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各地應急廣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綜合覆蓋效果好、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強的優勢,利用廣播電視有線、無線、衛星等多種通道傳輸應急廣播信息,提升應急廣播系統抗毀能力,確保達到“人無我有、人斷我通”的目標。
山東省通過優化技術、完善體制,大力探索應急廣播在極端情況下的可用性。一是備播方面,要求各級應急廣播管控平臺需本地部署,上級平臺可作為下級平臺的備播平臺,濟南是省平臺的備份。二是聯通方面,省、市、縣平臺之間通過適配器進行對接,既作為防火墻,又解決對接問題。三是渠道保障方面,嚴格要求平臺之間、平臺與接收終端之間建立兩路傳輸路由,且至少有一路無線傳輸路由(中波、調頻、DTMB);利用省衛星地球站建設應急廣播信號傳輸備份鏈路和快速通道;建設省應急廣播平臺中波分平臺。四是應急電源方面,省、市、縣平臺和部分鄉、村平臺配備不間斷電源,部分接收終端配備了太陽能接收終端。
隨著5G NR廣播、DRM數字廣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技術在應急預警方面的研究與實踐不斷完善,應急廣播的播發手段、覆蓋接收方式將更加豐富,穩定性也將大幅增強。如5G NR廣播已由國際移動通訊標準組織(3GPP)標準成為ITU國際無線移動電視標準,實現了廣播和通信采用相同技術方式,使通信終端成為電視信號接收機,為應急廣播進入手機創造了條件。
六、運維管理不斷創新
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是“三分建、七分管”,關鍵要做好平時的運行維護和給予相應保障。各地結合實際,分別制定了專項管理規章制度,探索靈活、高效、可持續的運維機制,強化考核督導機制,確保應急廣播良好運行狀態,關鍵時刻用得上。如山東省將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作納入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16市高質量發展考核和深改辦重點改革事項考核,建立應急廣播月報制度,并針對應急廣播系統的管理、技術標準、建設(招標)、驗收等出臺《關于推進山東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山東省應急廣播技術系統建設規劃》等多份專項文件。江蘇省規定各級廣電網絡公司以鄉鎮廣電站、有線電視服務網點為基本單元,對應急廣播有線覆蓋網及終端設備等進行“網格化”運維管理。西藏那曲縣在經費保障、運行維護上大膽探索、創新實踐,樹立底線思維和紅線思維,在線率持續穩定在98%以上。
西藏那曲市應急廣播運行管理研討會現場
各地深化應急廣播共建共享,推動形成發展合力。首先,借助外腦助力應急廣播,如云南省組建云南應急廣播宣傳內容建設專家組并印發工作規程,專家組成員涵蓋18個省直部門、3家省級媒體、5所大學。其次,整合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在地方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通過加強與氣象、人防、應急等行業主管部門的工作聯動,不斷擴展應急信息的范圍,實現預警預報、第一時間播發各類應急管理信息。
積極開展實戰演練,服務應急管理。廣電總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批示,連續兩年向各地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應急廣播服務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設備檢修維護,全力服務當地救災工作。四川、青海、浙江、江蘇等地應急廣播積極發揮應急作用,積極開展應急宣傳,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應急廣播應急演練,組織山東、江蘇、江西等地在國家平臺統一調度下,開展國家平臺到村級終端的播發演練。組織國家應急廣播、四川應急廣播、甘肅應急廣播積極參加2021、2022國家應急使命演習,在演習現場搭建臨時平臺,開展有線、無線調頻、直播衛星、大喇叭終端的緊急信息播發演練,鍛煉應急廣播隊伍,提高實戰保障能力,充分展現了應急廣播在應急救災中的重要作用,受到演習指揮部的好評。
應急廣播參加在甘肅舉行的國家應急使命·2022演習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新時代新征程上,應急廣播也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進一步把握廣播電視新舊動能轉換、整體轉型的關鍵機遇時期,在加強政策標準的體系化賦能、加強先進技術的創新引領、全面提升服務的精細化水平這三個維度重點發力,發揮行業優勢,提升服務實效性,真正把應急廣播打造為一張能走進群眾心坎里的高標準、高可靠生命網、安全網、服務網。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