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的融合,關于《三網融合推廣方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何霞解釋說,通俗點說,就是廣播電視單位和電信運營商分別都可以做過去對方的工作了:廣播可以做電信光纖的出租等等,因為它本身也是遍布全國的大網絡,有大量光纖,這些光纖有一些富余能力,可以租給一些公司。還有一些話音業務也可以做了;電信就可以做視頻傳輸等業務,主要是IPTV業務,通過它的光纖來傳輸電視節目,也可以有內容類的節目制作。
三網融合從2010年試點到現在,五年間,30多個省份不斷推進,從中不難看出,推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有利于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何霞表示,引入競爭后,對用戶而言,多了選擇,自然會方便許多:最起碼市場多了一個競爭者,老百姓所看到的內容就更豐富,所承受的價格就會更低廉,競爭肯定是消費者互利的,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好的。
通過三網融合,具體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新體驗?北京郵電大學三網融合研究所所長曾劍秋說,“無處不在的視頻”以及以視頻為核心的各種新業務新服務形態將會出現,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以視頻為發展的市場將帶動很多新業務發展,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好處。比如過年時沒有回家,朋友家人就可以在客廳打電話聊天,未來打電話到處都有視頻。當然這有賴于寬帶發展,要有高帶寬,國家正在加速寬帶戰略發展,特別是從4g正在進入5g。
以前,看電視、打電話、上互聯網,用戶需要不同的線路,并向不同的運營商支付費用。電話(互聯網)和電視線路分別輻射,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當三網融合以后,只需一條線路,用戶即可實現此前多條線路的日常信息業務。而且,像寬帶上網等服務,三網融合后將運用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服務水平大大提升,包括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開始實現三網融合,但是,何霞指出,就我國來說,雖然目前全國范圍已經開始推廣三網融合,真正到實現,還有一個過程:因為電信企業做了這么多年,它在電信業務上有它的優勢,廣電做了廣播電視這么多年,包括它的節目源和資源都非常強,兩者可以合作,但是在各自的領域,都保持各自的優勢,所以在一段時間里,電信打電話還是用電信的,看電視還是用廣電的——光纖,未來是不是整個的互聯網化之后,就會一根線,那是未來的事情。(來源:中國廣播網)
2、三網融合對用戶有哪些影響
提高了日常信息處理水平。
三網融合后,用戶只要安裝一個網絡,便可同時完成上網、看電視、打電話、發短信等幾乎所有的日常信息處理。用戶可以按著遙控器打電話,打開電視機上網沖浪,盯著電視屏幕玩網絡游戲,握著手機看電視新聞、實況轉播等。
享受優質業務服務。
對用戶來說,三網融合最直觀的是融合業務。用戶是來消費業務的,不會關心是誰給他提供服務,更關心是否能隨時隨地享受業務、享受優質業務服務。如果用戶在路上用手機、在辦公室用PC、在家里用PC或者機頂盒都能夠欣賞到同樣的節目,并且能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無縫切換,這樣人們就不會為不能及時看到世界杯比賽而遺憾了。
極大的生活便利與節省費用。
三網融合使用戶不僅過上了電視、電話、電腦三電一體的信息化生活,而且通過使用融合業務,思想觀念也會更新,素質也會提高。推進三網融合要以用戶的利益為最大利益,廣大消費者以后的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給百姓帶來極大的生活便利,讓用戶得到實惠,節省信息費用。
我國廣電業和電信業在運營體制上存在的差異嚴重阻礙著三網融合的實施。廣電業是隸屬廣電總局的政府公共部門,旗下運營機構是事業單位編制,基本屬于公益性質。電信業由三大運營商構成,屬于工信部管轄的企業單位,采取了完全市場化、以盈利為目標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二者經營性質迥異,難以合為一體。三網融合對產業鏈各方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是發展的必然,任務繁重,有許多工作要做。其成功的當務之急是抓緊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打開融合局面,積累經驗,待時機成熟后,則可全面展開,批準有競爭實力的經營企業,來實施三網融合的監管和業務運行。
3、如何讓“融合”加速實現?
如何解決多年來形成的部門分割與業務分割的障礙?在曾建秋看來,監管尤其重要。換句話說,有了《三網融合推廣方案》,行政性障礙已經消除,但實踐中的政企不分、分業監管的體制問題依然需要解決,這就需要在監管模式上進行創新,三網融合不是競爭到最后,出現各種合并,最后產生壟斷,而應該是從“競爭合作”走向“合作競爭”。
曾建秋:過去電信與廣電一味追求競爭合作,只想把對方市場占領而發展對方已經有的業務,從5年經驗看這是錯誤的。實際上,廣電、電信、互聯網企業要發展合作競爭,他們有合作競爭基礎。這次強調的是電信和廣電合作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