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強調,必須始終保持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推進上海主流媒體深度融合、整體轉型。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提高上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提高我國國際話語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上海的更大貢獻。他指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是我們的陣地,傳統媒體要脫胎換骨,新媒體要騰飛發展。上海主流媒體推進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關鍵,是改革、是創新。改革創新要依靠一支強有力的媒體人才隊伍,要真正結合好發揮好各年齡段媒體人才的不同優勢,從而釋放出更大的改革創新能量。創新沒有統一的模式,要根據各媒體自身特點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實踐。
2016年1月1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司長羅建輝表示,融合發展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這一點所有人已經達成共識。融合是媒體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方向,這在實踐上尚有很大分歧。目前不同的媒體,各有各的做法。融合要做好什么,努力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建立新型媒體?羅建輝從“新型主流媒體”六字角度談了自己的見解:(1)新型。新是相對于傳統的主流媒體而言,新媒體本身具有平等交流、開放共享、變化創新的特征,但從運營發展機制來說沒有一塵不變的固定模式。另外,新媒體要更好的服務每一個用戶,要有用戶思維,要建設一批有競爭力的新型媒體。(2)主流。主流媒體應帶頭傳播正確價值觀,其本身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但要跟上用戶的需求,滿足用戶的需求。主流媒體要想在新媒體環境中持續發展,必須做大做強,走規模化發展之路,聯合發展,樹立大眾意識和長遠發展意識。(3)媒體。媒體不僅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同時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教化、指導功能,尤其中國媒體具有黨和國家喉舌的功能,必須有服務大局的意識。無論新媒體還是老媒,其社會主義立場都不能變,新老媒體都同樣具有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功能,都應該樹立“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和努力方向。
2015年10月27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聯合會會長張海濤指出,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快速崛起,帶來媒體格局的重大調整和深刻變化。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挑戰,轉型調整和融合發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現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現在則是整個行業的轉型,帶來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帶來的碰撞是巨大的。
2015年5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進指出,廣電媒體既是黨的喉舌和極其重要的輿論工具,又是影響廣泛的大眾傳媒,推進廣電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涉及媒體變革的方方面面,政治性、政策性很強,必須始終堅守媒體屬性、牢牢把握正確方向。
2015年5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苗圩提出,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為媒體融合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5年1月13日,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強調,關于媒體發展,輿論界有兩個“不可能”的觀點:其一認為一種媒體要完全取代另一種媒體幾乎不可能;其二認為在傳統媒體上成長出新興媒體幾乎不可能。對這兩個“不可能”,要辯證地看,增強信心和勇氣,拿出智慧和辦法,堅信第一個“不可能”,打破第二個“不可能”,真抓實干、奮起直追,趨利避害、走向未來,絕不能滿足現狀、坐等未來。具體到融合發展,我們既要繼續保持固有的優勢,又要堅決改變那些不適應形勢的東西。我們要繼續保持體制優勢、內容優勢、隊伍優勢,當然,保持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在堅持的前提下改進、創新、提高,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甚至改掉。
2014年4月14日,中宣部部長劉奇葆認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按照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規范管理、確保導向的要求,以中央主要媒體為龍頭,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強大傳播力和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努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