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李晨陽 李敏杰 付振強)近年來,網絡視聽產品的版權交易日趨活躍,網絡視聽新媒體正成為潛力巨大的新興版權產業。年初,以《狂飆》為代表的現象級電視劇的“出圈”讓相關話題屢登熱搜,與此同時,“片紅是非多”引發的種種權屬“爭議”也讓視聽產業版權保護話題再次回歸了大眾視線。

2月25日,由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加強視聽產業版權保護 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主題座談會在京舉行。十余位與會嘉賓圍繞“互聯網視聽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平衡用戶體驗和平臺權益,促進會員經濟助力互聯網視聽產業健康發展”“強化視聽產業版權保護,構建多元共贏的版權保護生態”等議題進行交流研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產品層出不窮,互聯網視聽行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翟惠生認為,加強視聽產業版權保護,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善于研究互聯網視聽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長期立法和近期專項重點治理目標。“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視聽產業版權保護問題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網絡視聽行業近年來惡意侵權案例多發,同時存在侵權樣態復雜化、違法成本低廉化的現象,首播利益消耗嚴重,大大增加了維權成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孫寶林表示,要強化全社會的版權意識,提高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版權,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與此同時建立版權信用體系,采用自愿登記原則,為數據確權。

“從版權保護的角度,新媒體和互聯網視聽產業從內容生產上帶來了更多版權界限上的模糊,這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一些不可回避的難點,而人類自身的成果創新和維護,是一個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巖認為,“我們要針對視聽產業版權領域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探索版權保護領域中的新思路、新辦法。”

談起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理事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建國也有著深刻的體會,“版權保護問題說來已久,特別是在數字化轉型之后,版權問題亟待進一步隨著社會發展而給予解決。”他認為,首當其沖的是要明確視聽產權保護的范圍和界定,平衡好用戶體驗和平臺權益,其次要繼續細化版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確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認為,要加強版權保護意識的普及和版權法律意識的建立,完善法律體系,建立更為嚴格有效的保護機制;提高技術手段加強影視內容的監測和保護;增強影視版權國際宣發意識,不斷拓展和優化影視作品的海外版權發行;發揮好行業組織作用,協調產業鏈相關制度,便捷授權許可,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助力主流文化傳播。

在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看來,視聽產業走上正軌后,產品變現越來越依靠視頻質量本身,用戶在逐步習慣付費觀看的同時,對消費視頻的產品質量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她認為,為促進網絡視聽產業更好發展,需要在成果表現、生產制作、價值追求、行為驅動等方面更好定位、著力,做好作品和產品的關系平衡、專業和自制的關系平衡、內涵與流量的關系平衡、社會與資本的關系平衡。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四川恒和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正國在線上發言時建議,將網絡視聽作品做進一步區分,及時吸收司法實踐有益成果,盡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使廣大創作主題更好的依法授權、依法獲權、依法維權、依法用權,用好產品保護的著作權,進一步激發視聽產業活力。他建議通過創新司法手段,加大治理侵權的力度,“加強合法宣傳和價值引領,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好故事、講清法理,最大限度發揮辦理一案、影響一片的效果。”

“國內的部分宣傳機構在向境外推介招商、旅游等的時候,使用了很多媒體資源,這些圖像在使用的時候,更單純的追求對外宣傳效果,而忽視了這部分作品的知識產權權利。”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殷強為此建議,增加對境外輸出作品的管理,建立中國在海外落地的視聽產品全球追蹤系統,相關設備廠家在工藝上增加圖像短視頻產品的特殊標注,在出境前做一個注冊。

“以往的傳統作品很明確,但網絡視聽作品卻具有碎片化特點。”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認為,網絡視聽版權保護是世界共同面臨的課題,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界限被打破,人人都可能是生產者、傳播者,作品確權的邊界問題需要進一步精準解釋。“網絡視聽作品版權保護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原創,其本質上也是利益關系的平衡。因此,要進一步平衡人與人之間、產業鏈之間的利益關系,要有利于創新,有利于所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也是版權保護的使命與初衷。”

“內容是網絡視聽產業安身立命的根本,版權保護因此成了重中之重。” 北京市文化娛樂法學會副會長李巍表示,由于作品內容成本較高,前端內容創作不可量化、不可產業化,加上播出具有不確定性,導致互聯網平臺在針對用戶運營時有很大局限性,面臨中小網站盜版、低價會員等風險。“對于網絡視聽產品的產權保護研究,應圍繞內容的生產、宣發、播出以及價值變現整個鏈條,進一步促進視聽產業和內容產業融合共生。”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