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集古裝輕喜劇《卿卿日常》播至尾聲,這部劇開篇以古裝解壓趣味甜戀劇形式吸引了不少觀眾,被稱為“電子榨菜”。作為網絡熱詞的電子榨菜,是指吃飯時看的視頻或聽的有聲書。但這部重輕巧、重討喜的劇、在十集過后,全靠零碎的散裝副線支撐劇情,對觀眾的吸引力下降。這兩年古裝輕喜劇創作成為趨勢和潮流、如何避免過度討巧化、低幼化值得思考。

追求“輕爽”,劇情虛假
《卿卿日常》以九川之首的新川六少主尹崢和其側夫人李薇為主要人物,以女性視角講述新川六大少主夫人與各自少主雞飛狗跳、五彩斑斕的生活。這部劇之所以能迅速大爆,其獨特的“女尊”視角是重要原因之一。該劇可謂精心編織劇情,處處“女尊”,最大限度迎合女性觀眾。比如尹崢和其側夫人李薇的主線人物故事,李薇定位出身卑微、反對政治聯姻、追求自由,一心想回實行一夫一妻制的老家過安穩日子的女性,而尹崢處處尊重李薇,想盡各種辦法放她回家,但未成功。但是該劇播到第十集左右,劇情出現大轉折,這條主線被隱匿和轉移了。
尹崢的正夫人元英婚配到尹崢府上后,不僅不干涉尹崢與李薇談戀愛,與李薇也沒有交惡的宅斗劇情,而是展開互幫互助、集體拼事業的故事線。元英立志回自己的金川當女政治家,她要輔佐六少主尹崢坐穩朝堂,有了實力和話語權再謀劃離婚,她還要促成李薇掌握持家技能,以便她離開后,李薇能順利接管六少主府。元英持家,男女主角尹崢與李薇談起了戀愛,驅動觀眾觀看的男女主角情感主線突然就草草收場,這條線上的主體性矛盾、情感障礙、摩擦沖突甚至外界阻撓統統消失了,主線就此消失、轉移,取而代之的是零碎的散裝副線支撐剩下的近30集內容。而尹崢和李薇則參與到各種副線故事中,成為可有可無的工具人。
10集之后的副線劇情中,二少主側夫人郝葭被家暴,生子后又患上產后抑郁癥,她順利逃離二少主府,然后展開母嬰產業創業;三少主以“二十四節氣”命名的夫人團則追求自立,集體離家出走,在鬧市開起了酒樓;習武、追求無拘無束生活的五少主夫人要離婚。一部輕喜古裝劇,最終還是要映射和反映當代人的婚姻、生兒育女、兩性關系、女性職場等復雜話題,消費當代人的焦慮以博取話題。但是把這些當代焦慮放到古代宮廷框架內,又存在太多邏輯價值上的沖突,女性在封建宮廷框架內的殘酷境遇和壓榨都被模糊掉,焦慮不斷累積,只有爽劇式的解決方案,讓所謂的“女尊”“女強”變得虛假如無根之木,讓劇情變得小兒科、懸浮。

作為一部封建框架內的古裝劇,《卿卿日常》縫合了現代人的話題性焦慮,完全放棄了對不平等愛情故事的深入挖掘或悲劇性描寫,相比于二十多年前的《還珠格格》、十多年前的《步步驚心》,以及最近的“三生三世”虐戀等,這部劇的創作已經完全轉向,完全回避了復雜的愛情敘事和成長敘事等價值內核,男女主人公不再有理想主義的愛情追求,也不會在充滿權力、階層、地位等障礙的愛情道路上拼命掙扎,取而代之的是女性互助、女性焦慮釋放等碎片化的內容。
《卿卿日常》被稱為能下飯的“電子榨菜”,但這份榨菜改變了古裝劇的寫法,不光是現代人視角的輕喜劇創作比較獨特,這部劇還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解決了主線,不再注重刻畫男女主角形象,用散裝副線劇情支撐后續故事,這些其實都是解構了電視劇創作的普遍規律。嬉笑怒罵的外殼下,其實是追求“輕爽”、迎合焦慮的創作追求。
古今碰撞,營造“反差”
近兩年古裝劇“輕喜”元素流行,尤其像《卿卿日常》這樣套用古裝外殼包裹當代人思維方式、行事邏輯、當代情緒的古裝劇創作,成為古裝偶像劇轉型吸睛的一個新出口。
較早的穿越武俠輕喜劇《唐磚》中,來自現代的男主穿越到唐朝,意外卷入宮廷爭斗,與古代人展開一場當代與古代的思維、知識大碰撞。男主角在唐朝制造細鹽、輸血救人,還造出麻將娛樂宮廷皇室,把現代人置于古代環境,在大碰撞中產生“反差感”劇情,讓觀眾看劇既有爽感又有驚喜感。
把現代人置于古代環境以達到喜劇效果的古裝輕喜劇不少,甚至可以說是古裝輕喜劇一種重要的創作手法。這其實是穿越劇的一種變形,無論是主角穿越到古代,還是把當代人的行事邏輯、思維方式安放到古代人身上,最終都能通過腦洞大開的劇情,制造“古今反差”的喜劇感,而這種“輕爽”“喜感”的故事被稱為“下飯神器”,現在時髦的叫法是“電子榨菜”。
這種創作思路下大火出圈的劇有《傳聞中的陳芊芊》《贅婿》等。《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具有現代女性意識的陳芊芊在古代升級打怪、爆爽逆襲。《贅婿》中,穿越到武朝的寧毅帶著當代經商思維與蘇檀兒一同創業,帶動了當地織造產業的發展,寧毅反對戰爭和暴力,維護百姓和平生活,倡導真愛,把平等、誠信、友善的現代價值觀灌輸給古代人。再比如,正在播出的古裝輕喜劇《滄月繪》節奏明快輕巧,男女主人公相處模式逗趣歡脫、金句頻出,賽豬、黃牛插隊、中毒針灸等古今碰撞的“怪味”劇情也引發關注。
《卿卿日常》的原著也是穿越文,而影視化過程中,女性角色都已具備現代思維,即便去掉了穿越外殼,這部劇也是用現代人置于古代環境以達到喜劇效果的方法完成創作的。古今大碰撞的“反差感”劇情,更多地追求輕松、可笑的劇情效果,為觀眾提供的是無需動腦、輕松愉悅的觀賞效果,實現觀眾需求的陪伴感。這種創作手法在不斷演化,從開始的穿越,過渡到古裝外殼下當代敘事的“縫合怪”,從觀眾反響和市場需求來看,這種創作有很強的商業價值,但這種創作重輕巧輕內核的短板也在逐漸暴露,此類劇內容如何升級值得思考。師文靜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