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新年伊始,一部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在各社交平臺瘋狂刷屏,成為2016年度第一部現象級電視劇。樂視網在2015年12月推出了這部35集的自制古裝網絡劇,截至1月15日,點擊量已達到億次。眾多觀眾為了追劇付費成為樂視會員。目前,該劇第一季已收官。據出品方樂視網透露,該劇目前盈利保守已過億元,第二季正在籌備中,“大電影也即將在春節后進入籌備階段”。
網劇為何這么火?與傳統電視劇的博弈將走向何方?網劇逆襲大電影是否成為趨勢?
由于成本低、可植入廣告、可重復開發等特質,網絡自制劇從最初的博點擊量變成了視頻網站的重要戰略;2016年各大視頻網站都宣布加大網劇的制作數量和資金投入。
《心理罪》被評為從中看到了“美劇的質感”,《盜墓筆記》每集500萬的制作成本也被認為是“接近主流美劇的投入標準”。現在的網劇早已擺脫以往低劣的形象,蛻變為大制作、高投入的精品制作。
網劇誕生之初,還是視頻網站為博點擊量而進行的一種嘗試。那時的短片往往只追求“好看”“獵奇”“刺激”等欣賞訴求,同時存在制作粗糙、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但由于成本低、可植入廣告、可重復開發等特質,網絡自制劇從最初的博點擊量變成了視頻網站的重要戰略。
2014年被稱為“網絡劇元年”,各大視頻網站都加大了對網劇的投入,在這一年里,誕生了兩部單集成本過百萬的長劇,分別是《匆匆那年》和《暗黑者》。
2015年,制作成本比肩甚至超過傳統電視劇的網劇比比皆是。《盜墓筆記》單集投入500萬元,《無心法師》光特效就投入了800萬。而這一年的網劇中明星的身影也越來越多,李易峰、唐嫣、楊洋、霍建華等加盟網劇。網劇的造星功能也越來越突出,韓東君、張天愛等一批演員因為網劇人氣急升。
2016年,各大視頻網站都宣布加大網劇的制作數量和資金投入,大IP、大投入、大制作成為常態。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則坦言他們愿意制作大投入作品,不去做那些很低成本、很粗糙的東西,因為這個環境變了。第二,原來說電視劇單集制作成本300萬或者280萬,我們也認為,網劇并不是希望超過這個數字。但如果電視劇一分鐘是5萬塊錢的上線,假如我們能超過它,變成10萬,那這種想象空間就更大。
與此同時,更多的影視公司和明星大腕也紛紛投身網劇。《鬼吹燈》由孔笙導演,侯鴻亮編劇,靳東、陳喬恩主演;嚴歌苓的《媽閣是座城》推出網劇;《秦時明月》集合了蔣勁夫、陸毅、陳妍希等一眾明星;《咱們相愛吧》吸引張靜初、張歆藝、秦嵐、袁弘、明道等加盟;《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請來滕華濤擔任監制;《重生名流巨星》由馬可和張馨予主演;《如果蝸牛有愛情》請到王凱擔任男主角……他們的加入必將提高網劇的質量。
網劇準確把握住他們的口味: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希望享受一段輕松的觀劇過程;網劇的制作方會根據市場和觀眾的反饋調整劇情走向。
不同于投入巨大的大制作,《太子妃升職記》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低成本,且槽點滿滿的電視劇。現代花花公子死后穿越回古代成為妖嬈的太子妃,男兒心女兒身的“她”對后宮各位妃嬪垂涎不已,最后卻愛上了外表冷酷內心溫柔的太子。雖說是在皇家,可是太子妃是一身露胳膊的輕紗,太子等人的必備裝扮是涼鞋。天雷滾滾的劇情加上極致簡陋的道具服裝,《太子妃升職記》不但沒有收到惡評,反而在一片吐槽中迎來收視熱潮。
《太子妃升職記》雖然看似劇情很雷,但聰明地結合了網絡上種種熱點:穿越、男男CP、彈幕、吐槽、大尺度、惡搞、雷……迎合了電腦前的年青一代。
2014年微電影《老男孩》改變的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獲得2.1億元的票房;2015年1月,網劇《十萬個冷笑話》登上了大銀幕,總票房達到了1.2億。另一方面,借助已有的人氣,許多網劇進軍大電影,將自身的品牌效應用到極致。《萬萬沒想到》以3000多萬元的成本收回3億元票房,而由《吊絲男士》衍生而來的《煎餅俠》最終收獲票房11.59億人民幣,2016年,《他來了請閉眼》、《無心法師》、《盜墓筆記》這些熱門網劇將有大電影計劃,網劇《媽閣是座城》也將同時啟動大電影項目。
有數據顯示,觀看網劇的觀眾,近80%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網劇準確把握住他們的口味: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希望享受一段輕松的觀劇過程。《太子妃升職記》為午間劇,每集20多分鐘,正好填充觀眾的午休時間。
傳統電視劇面向于家庭受眾,內容也要適合大部分觀眾口味;而網劇審查較為寬松,題材更為多樣,盜墓類如《盜墓筆記》、靈異類如《擺渡者》、懸疑類如《暗黑者》、惡搞類如《萬萬沒想到》,都是在以往電視劇中很難看到的。而且《盜墓筆記》、《暗黑者》、《心理罪》等很多網劇都是由知名網絡小說改編而成,自帶粉絲。
很多中國網劇的觀眾同時也是美劇、韓劇的觀眾,因此制作方也借鑒了美劇的拍攝手法。美劇中,電視劇制作公司會根據觀眾反饋決定是否繼續創作這部電視劇。如果觀眾反響好,收視率持續走高,制作公司將會加大對該劇的投入力度,編劇也會根據觀眾需求編寫電視劇情節乃至結局。
這種精準營銷在《紙牌屋》中體現得更為明顯。風靡北美的《紙牌屋》從誕生之初,就是制作方兼播放平臺Netflix從3000萬付費用戶的數據中總結收視習慣并經過認真分析的結果。美媒曾報道,用戶只要登錄Netflix,其每一次點擊、播放、暫停甚至看了幾分鐘就關閉視頻,都會被作為數據進入后臺分析。拍什么、誰來拍、誰來演、怎么播,都由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統計決定。
現在中國網劇的制作方也會根據市場和觀眾的反饋調整劇情走向,“我們參考的內容包括彈幕在內的視頻評論、視頻網站后臺的觀看和拖拽數據,還有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起的投票。”《萬萬沒想到》導演叫獸易小星介紹,每集內容播放后,都有專門團隊制作反饋報告。
互聯網資本下的網劇,在資金實力上、制作體制上開始逐漸反超一般上星衛視;借助已有的人氣,許多網劇進軍大電影,將自身的品牌效應用到極致。
2015年,網劇的另一個亮點是“逆襲”電視臺。曾擔任《瑯琊榜》和《偽裝者》制片人的侯鴻亮進軍網絡的第一部作品《他來了,請閉眼》,由搜狐視頻主投并參與制作。在搜狐視頻播出的同時,該劇也登陸東方衛視,成為國內首部視頻網站反向輸出到一線衛視的網絡劇集。
《蜀山戰紀》則開啟了“先網后臺”的先河,這部電視劇從2015年9月22日起在愛奇藝網站首播,今年1月,該劇在安徽衛視播放。
此外,還有一些知名度不高的網劇也成功登陸電視臺。如從名字到劇情都雷點十足的《白衣校花與大長腿》,改編后成為《戴流蘇耳環的少女》,于2015年12月22日登陸安徽衛視。
而接檔《太子妃升職記》的樂視自制紀錄片《傳家》系列節目,也畫風突轉,以“家、人、事、情”為內容脈絡,深度挖掘中國傳家智慧與生活文化,生動演繹那些被漸漸遺落的家傳之美。1月18日該劇將搶先登陸央視,19日樂視網同步奉送。
有媒體評論,互聯網資本下的網劇,在資金實力上、制作體制上開始逐漸反超一般上星衛視,而隨著今年多部上億制作的“大劇”的誕生,到時候反向輸出的網劇也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