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
飛天獎、金鷹獎和金雞獎,影視行業的三大重頭獎項前后腳頒發,讓那些年度佳片熱劇及它們的主創者再次成為大眾焦點,也成為重要風向標透露出今后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的趨向。
從歷屆獲獎名單可以看出,飛天獎一直青睞主旋律或嚴肅正劇,表彰的演員也都是行業內有口皆碑的實力重磅演員;金鷹獎因為以往所設的不是最佳男女演員獎,而是最受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常將高人氣納入評獎考量,在資本打造的流量明星時代連續出現了高人氣但演技并不能服眾的明星捧得金鷹,讓金鷹獎的評選近年來深陷質疑之中,今年將“最佳男、女演員”“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評選變更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評選是非常順應民心的做法;金雞獎則是電影界的最高專業獎項。
雖然飛天獎、金鷹獎都是兩年頒發一次,但第33屆飛天獎評選的是2020至2021年播出的電視劇,僅比它晚幾天頒發的第31屆金鷹獎評選則在作品播出的截止時間上多了四個月,導致今年飛天獎和金鷹獎雖然入選的優秀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跨過鴨綠江》等)相差不大,但最終的獲獎名單卻大相迥異。簡單來說,飛天獎重點關注了《山海情》,而金鷹獎因為將今年一月播出的《人世間》納入評選,獲獎名單中最重頭的無疑變成了《人世間》,加上去年白玉蘭獎重點關注了《覺醒年代》,可以說幾部年度大眾關注的高質量重頭大戲在幾大電視獎中都各有斬獲。
而本文重點要談的,是今年三大獎的獲獎演員名單透露出來的一些行業發展新動向。
80后站到前臺
1986年的熱依扎、1982年的王雷、1983年的雷佳音和1988年的朱一龍,這四位80后演員是三大獎最大的獲益者。
飛天獎優秀女演員頒給熱依扎(《山海情》)根本談不上爆冷,這屆飛天獎重點關注的作品就是主旋律大戲《山海情》,熱依扎扮演的“水花”憑實力演繹獲獎毫無爭議,她去年惜敗白玉蘭,倒是在網上引發過一些爭議,這次獲獎,眾望所歸。
真正令人有些意外的是王雷(《功勛之能文能武李延年》)捧得飛天獎優秀男演員,這次提名的還有于和偉(《覺醒年代》)、張嘉益(《裝臺》)、丁勇岱(《跨過鴨綠江》)、黃軒(《山海情》),說實話,實力都不弱,伯仲之間。
但從行業傳承的角度,同樣的表演完成度,應該選擇更年輕的演員,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年輕一代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就應該把舞臺交給他們。而在提名名單中,只有兩位80后,1982年的王雷和1985年的黃軒,實際上就是王雷和黃軒的角逐,黃軒的表演實力有目共睹,在《山海情》中,他拋卻了觀眾熟悉的那種文藝范,成功地塑造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樸實農民,但從“人托戲”還是“戲托人”的角度來說,《功勛》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因為接近英模人物傳記,影視業的老規矩,在表演獎項評選中,傳記片是永遠是王中王,所以飛天獎頒給王雷,無可厚非。而且,多年來王雷一直深耕于主旋律正劇,這也有助于他贏得飛天獎的青睞。
同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的爭奪中,前輩吳京必然讓位于朱一龍,本來吳京作為一個類型片演員想用類型片斬獲表演獎項就是很難的。朱一龍是目前中國影視圈比較稀缺的兼具流量明星的巨大粉絲群與專業演員的路人緣的演員,他也是難得的一個從小熒屏迅速成功轉型到大銀幕的演員,從電視劇《叛逆者》到電影《人生大事》,可以看到他在短短的時間里表演上的巨大突破,他今后的發展之路如他在領獎辭中所說“還很長,慢慢走。”資本流量催生的快火速朽模式已經退潮,演員這條路,只要走得穩,不用在意慢。
強調影視演員的專業性
流量資本甚囂塵上的那幾年,跨界明星屢屢成為影視界的主演,臺詞靠配音,演戲靠替身,屢屢引發“演員的門檻越來越低”的慨嘆。但這種影視亂象自“清朗行動”之后已日益減少,從此次三大獎的獲獎演員來看,飛天獎的王雷、熱依扎,金鷹獎的雷佳音、殷桃,金雞獎的朱一龍、奚美娟都是以毫無爭議的專業演出贏得了表彰。
無論是官方還是行業內,都越來越要求表演的專業性,流量明星變成影視劇主演的機會會越來越少,留給流量明星轉型為影視演員的時間窗口已經越來越小,如果不在這一兩年成功完成切換,估計以后就很難了。另外還有相關規定,擬要求專業演員與綜藝嘉賓的分離,也就是演戲的好好演戲,常駐綜藝的就專門搞綜藝,這一點筆者個人非常贊同。
演員是一個用自己創造人物的職業,太強調演員的自我會影響觀眾接受他飾演人物,演員跑綜藝其實對演員的職業生命傷害特別大,很多觀眾分析于和偉落選飛天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因為這幾年曝光太多,透支太多。這就是演員這個行業的悖論,每個演員當然都是希望紅的,被觀眾關注的,但紅了之后,讓觀眾關注自己的角色,還是關注自己,是需要斟酌把握的。在這方面,筆者非常欣賞王雷說的一句話:我跟觀眾見面時,是我塑造的形象來給觀眾交作業了。
演得好再低調也能得獎
就筆者而言,最高興的是看到辛柏青憑《漫長的告白》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我甚至覺得他還應該贏得更多肯定,金鷹獎上他可以輸給同劇組的兄弟雷佳音,但他扮演的周秉義值得一個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辛柏青是屬于在競賽中比較吃虧的那種好學生,第一他戲外沒有星光,太低調,早早與朱媛媛結婚安定了下來,過著跟北京普通市民一樣的尋常日子,幾乎從未被明星小報關注過;第二他的表演風格也很容易吃虧,他是中國并不多見的具有文氣的演員,而且有一種易碎感和悲憫感,這讓他扮演的周秉義特別令人信服,但他的表演風格不爆裂不外放,不追求與人飆戲,也不追求抓人眼球,只是忠實地遵循于人物的內心節奏,他的表演是向內的,像天上云卷云舒,需要靜下心來才能領略到靜中的流動,他是一個特別誠實的演員,對生活誠實,對角色誠實,然而很多時候,誠實而訥言的孩子往往并不受到更多的關注。
辛柏青的戲當然是好的,《漫長的告白》中的他,就像《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中他的太太朱媛媛一樣,戲份無需太多,只輕輕一抹,就賦予了影片深重而踏實的人生底色。這樣的好演員,這樣的好表演,應該被更多地看到。
這也是2022年三大獎的另一大特色,傾向更為低調的演員,這種低調既指的是戲外的低調,也指的是一種低調的表演風格,比如王雷,戲外低調不用說了,表演風格也是很正的,其實太正的表演風格也是不容易討巧的;比如奚美娟,《媽媽!》中其實觀眾更容易被吳彥姝扮演的媽媽所吸引,畢竟那個角色年紀更大,主動性也更強,但從表演的穩定性與難度來講,奚美娟扮演的女兒更為出色,在筆者記憶中是繼《歸來》中鞏俐后,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演繹了。齊溪的戲好在圈里是有口皆碑的,她的表演凌厲卻又精準,劍走偏鋒卻又能擊中人心,她獲獎只需要一個作品和一個時機而已,《奇跡·笨小孩》比起她以往的小眾作品為她贏得了更多的關注,而現在這個只看表演不看其他的時代正是這些低調好演員的好時機。
2022年三大獎無疑是在呼吁演員回歸本行,專注職業,告別所有無關的喧鬧,靜心鉆研自己的技藝,你的努力你的進步自然會被看到,耕耘自有收獲。
(作者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