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電視劇《大考》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領導、文藝評論專家、《大考》劇組主創人員等出席座談會,就該劇的主題開掘、人物形象塑造、敘事角度、藝術風格等展開研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易凱主持此次會議。

《大考》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指導創作、愛奇藝出品、藝匠工作室打造的現實題材劇,該劇自播出以來綜合收視領先,劇集展現出的現實生活中的人情味、煙火氣,以及青春奮斗精神,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
《大考》播出以來獲得了各方點贊,創作團隊、出品方及時總結做法。愛奇藝王曉暉從三個方面總結該劇的成功經驗:“第一,總局的高度重視、悉心指導,各級領導、播出平臺等的大力支持為《大考》提供了堅強保障。第二,主創團隊攻堅克難完成拍攝,總局領導及各平臺積極支持協同播出,讓《大考》的播出影響力持續提升。第三,在總局相關司局指導幫助下,愛奇藝以海內外臺網同頻共振的格局推動《大考》發行傳播,其精良品質、溫暖底色獲得海內外一致肯定。

“真實”是《大考》收獲的諸多贊譽中的一個熱詞。該劇立足中國式家庭樣本,以兩所學校、七個家庭的備考赴考歷程,勾連起社會生活的豐富側面和平凡個體的百態人生。
總制片人馮微微介紹,在破題階段,主創團隊在困惑之際獲得總局指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采風中尋找素材和靈感,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將創作主旨確定為以真實、真情的創作手法,向觀眾展現生活味,煙火氣;策劃階段,主創們將案頭工作與深入采風結合,反復打磨;籌備階段,主創深入圍讀,進一步完善各方面細節;拍攝階段,創作團隊克服疫情困難,勠力同心、扎實推進。總局和愛奇藝領導在《大考》的創作過程中,不忘初心,堅持匠心,不僅在宏觀方向上保駕護航,而且在不少拍攝、協調細節上提供了大力幫助。

演員極具生活質感的表演,也為《大考》的真實感、感染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在劇中飾演趙珊的知名演員顏丙燕說,她拿到劇本后,不斷揣摩角色的性格和情感邏輯,經常與導演、編劇溝通探討,還在說話、咬字的方式上盡量向拍攝當地婦女靠攏,力求讓角色生動、立體起來。在劇中飾演吳家俊的演員榮梓杉也表示,自己曾向身邊親友請教高考經驗,也在網上看了很多關于高考的紀錄片,力求角色更加真實可感,讓觀眾感受到年輕人熱血追夢的力量。

北京八中校長王俊成表示,真正熱愛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的人,一定是情懷至重、境界至高、風尚致美、功德致遠的,他在《大考》中品讀出了這一點。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大考》實現了對生活的審美化、藝術化表達,對現實題材創作具有啟發意義,體現出創作者對生活和藝術的雙重尊重,開掘出現實生活的縱深感和延展度。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大考》不是僅僅滿足特定受眾消費需求的作品,而是體現現實主義底色的文藝精品,體現了中國式教育劇的特征,既鼓勵學生奮斗追求,又引領高遠的人生追求,傳達出健康積極的教育理念。
青春奮斗力量傳揚時代精神
《大考》用考生們的拼搏奮斗、社會各界為莘莘學子架橋鋪路,展現出青年一代舍我其誰的青春力量,抒寫人民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勇氣與情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主任申積軍認為,《大考》通過人們在困境中的攜手相助,描摹出社會的溫暖底色,展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故事不刻意煽情,但其情真意切足以催人淚下。
《大考》導演沈嚴認為,該劇真正的主角不僅是老師、學生、家長等角色,而且是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希望通過《大考》的人物和故事,把中國文化的傳統、當今時代的精神真實地傳遞到觀眾心里。《大考》總編劇聶成帥表示,生活中有無數追夢的學子、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的奮斗者,影視劇應當不吝贊揚之聲,從而鼓舞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到建設當代中國的偉大事業之中。
《大考》創作團隊的藝術情懷打動了觀眾,也打動了業界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盧蓉表示,《大考》很好地把握住了公共性與個人性,整體性和個體性之間的轉化與共生關系,人物塑造具有多樣性、深刻性、引領性,以創新的創作方法呈現了當代中國人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揭示出當代社會的深刻變化。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呂帆認為,《大考》有著非常豐富的青春元素,通過青春元素的敘事創新,表明當代青年是可愛、可信和有為的;通過青春元素的美學革新,展現出基于現實主義的青春風采;通過青春元素的價值自信,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認為,《大考》的成功經驗啟發行業和社會,現實主義、現實題材創作需要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活當作一個審美創造的整體對象,加以全面把握;電視劇應該彰顯中華美學精神,表現中華美育傳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