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麥浪,顆粒歸倉,是億萬中國人心底的安穩。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中國夏糧喜獲豐收。當夏糧主產區小麥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在國家宣布豐收已成定局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推出融媒作品,以全新的角度展現“沃野千萬里,田間收割忙”的景象,創作了一首由全國九大夏糧主產省小麥收獲數據“譜”成的《豐收曲》。
作品在央視新聞客戶端首發后,當天閱讀量超過85萬,獲得全網轉發,央視頻、央視農業頻道,農業農村部系統的相關社交平臺賬號,以及部分地方媒體平臺均轉發此作品,反響強烈,好評如潮。
作品主創團隊創新探索融合不同元素,用音樂來表達數據,呈現豐收成果。在具體操作上,以5月25日到6月21日的中國九大夏糧主產區小麥收獲數據為基礎,經過數據分析師整理,挖掘出新的維度,將產糧大省省份對應到演奏音域上,而各省的收獲進度就對應到古箏演奏力度上,力度越強,收獲面積越多。視覺設計師在地圖上以立體柱狀圖的形式,展示了麥收進度,對應著音樂的音量表。飛舞的小麥籽,匯成了收獲數字的滾動,也好像音符的跳動。
音樂創作人運用re mi sol la這四個音為代表,取自中國傳統五聲調式,全曲運用這四個音的不同排列和節奏變化,運用古箏為主演奏,突出了國風韻味,以“中國風”表達“中國豐”的主題,令人耳目一新。
無論是音樂的表達還是視覺的呈現,都讓受眾直觀地感受到收獲的熱烈氛圍、豐收的成就與喜悅,獲得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網友的評論也是金句頻出:“終于有了農民干活的曲了,聽了這首曲干活就不累”“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豐收的喜悅”“音樂把糧產可視化了”“超愛!不一樣的視角,不同的豐收”“這音樂有我中華氣魄”“聽著這歌曲,又下了兩碗飯”“妥妥的,中國式浪漫”……
近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走具有主流媒體特色的融合發展之路,推出的《領航》《解碼十年》《典籍里的中國》《國家寶藏》《中國考古大會》《尋古中國》《美術經典中的黨史》《榮寶齋》《詩畫中國》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受到了廣泛好評,發揮了主流媒體文化傳播主陣地、主渠道、主力軍的重要作用。《豐收曲》融媒作品的推出,是總臺不斷深化“思想+藝術+技術”又一創新實踐。
本期編輯:孫輝剛 劉勝男 王寧 張君
來源:“中國記協”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