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買蔬菜水果,要到3公里外的兩面井鄉,現在村委會里開了‘超市’,方便多了。”家住河北張家口張北縣玉狗梁村的76歲老人常淑美感慨。村里前些年才有了小賣部,但只賣鹽、醋等基礎商品。今年6月,村干部對接美團優選,把自提點開到了村里,螺螄粉、火龍果、魚罐頭這些之前沒怎么吃過的東西現在隨時能買,第二天就能送到。
便捷度、幸福感已經成為衡量現代人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幾年,在“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農村生活服務圈”等多種政策支持下,城鄉消費市場繁榮豐富,帶動即時零售、社區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政策之外,零售平臺等市場力量也積極致力于改善“最后一公里”消費體驗。
為迎合新的消費趨勢,同時更明確地傳遞服務理念,10月11日,美團優選正式將品牌定位升級為“明日達超市”,并推出全新品牌口號——“真的真的省”。據悉,美團優選“今日下單、次日自提”服務模式已覆蓋全國2000余市縣。未來,美團優選將通過覆蓋城鄉的自提點網絡,連接本地優質供給與消費需求,滿足用戶對省和便利的需求。
小山村有了“百貨店”
張家口張北縣玉狗梁村,是位于冀蒙交界壩上的一個有百年歷史的小村莊,多年來,村里一直沒有像樣的購物場所。
76歲的村民常淑美回憶,村里前些年才開始有小賣部,但只賣鹽、醋、醬油等保質期長的幾十種基礎商品。想買蔬菜水果,要到3公里外的兩面井鄉,很不方便。偶爾也有流動售貨車進村,但“什么時候來不固定,有時候隔幾天來,有時候很久都不來一趟”。
今年6月,在玉狗梁村村干部支持下,美團優選自提點開進村委會,49歲的婦女主任孫俊仙成為自提點店長。如今已經習慣張羅村民們用手機下單的孫俊仙說:“村里現在什么都能買,葡萄、火龍果、魚罐頭,甚至以前從沒吃過的螺螄粉、火雞面,想買啥都能手機下單,既方便又實惠。”

今年6月,玉狗梁村有了第一個自提點,村婦女主任作為店長,服務村民。(攝影:施安)
今年7月,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功能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服務圈”建設,越來越舒適便捷的農村“生活服務圈”,已成為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撐。
移動互聯網和線上零售業的發展正在讓越來越多的玉狗梁村開出一家家“明日達超市”。美團優選數據顯示,平臺上超過一半的自提點位于鄉鎮,不但讓農民購物變得更便捷,還帶動了分揀員、司機、自提點店長等多種就業崗位。
社區小店的“省+便利”生意經
2021年5月,商務部等12部門出臺《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多地多部門紛紛推出相關政策,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品質消費需要。
據報道,一年多以來,多地便民生活圈建設取得階段性成績。一方面,便民商業網點越來越多,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連鎖便利店越來越密集,數據顯示,部分城市每3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20多年來,李興群一直在廣州經營著一家社區便利店,來她店里買東西的人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像她一樣的老廣州人,另一種是在小區附近珠江新城上班的白領。在李興群看來,這家小店既方便了鄰居們的生活,也成為她和大家情感連接的紐帶。
這兩年,多種零售模式在社區興起,李興群也做起了線上生意,成為美團優選在育蕾小區的一位自提點店長。很多老街坊也被她發展成客戶,不少人在美團優選下單后提貨時,也會在店里買些其他東西。“我店里沒有的東西,他們會上平臺上去買,線上線下有一個相互促進的作用,既方便又實惠,現在我這個小便利店也變成大超市了。”李興群感嘆。
埃森哲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洞察系列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愿意為便利買單。在美團優選平臺上,高性價比也是絕大多數商品的關鍵詞。比如10元一束的玫瑰花、15元一斤的陽光玫瑰葡萄、不到30元一只的鮮活甲魚……新型零售業態縮短了傳統供應鏈條,優化了服務方式,帶動本地小店擴大經營的同時,也讓便捷消費和品質消費得以同時實現。
“我們將不斷發揮平臺優勢,搭建覆蓋全國的物流體系和自提點網絡,促進線上線下融合,讓每一位用戶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務,買到更實惠、更優質的商品。”美團優選相關負責人表示。(劉景宏)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