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傳統消費業態,種草經濟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消費潛力。目前,種草經濟已達千億元規模,其中,線上渠道已成為中國消費的重要陣地,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全面復工復產的當下,種草經濟作為新興經濟模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近年來,主打購物體驗分享的種草筆記影響了諸多消費者,在引導消費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覷。尤其在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能力持續恢復和在線新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種草經濟”的規模也在持續擴大。
相關機構發布的《三大平臺種草力的研究報告》顯示,有74%的用戶曾經購買過被種草的商品,而超過80%的用戶會在被種草后一周內完成購買。
種草作為新零售中的一環,已經成為新時代下中國新消費浪潮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種草經濟蔚然成風,互聯網巨頭也紛紛盯上這塊蛋糕。抖音上線了全新種草App“可頌”,定位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社區,與抖音電商形成閉環。
知乎、B站也都押注了種草賽道,開通廣告平臺,連接更多MCN(多頻道網絡)機構、創作者和品牌客戶。
一些互聯網平臺還設置了獨立種草社區或主站內嵌的種草功能,如淘寶的“逛逛”、京東的“種草秀”等。騰訊則開始測試集“本地、種草、社群”等屬性為一身的全新種草項目“企鵝惠買”。
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集體涌向了社區種草?一方面,通過種草這種形式,品牌可以最大限度吸引用戶或消費者的注意力,培養潛在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對于電商平臺而言,種草可以降低用戶喚醒成本,提升平臺內用戶消費的轉化;對于內容平臺來說,種草可以吸引廣告業務,實現流量的變現。
互聯網巨頭深耕種草賽道。KOL(關鍵意見領袖)、KOC(關鍵意見消費者)成為了種草經濟的主力軍。第三方研究機構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被種草的主要渠道是“網紅”“達人”的測評視頻以及帶貨推廣,占比皆超過六成,有五成的消費者容易被內容社區的素人分享種草。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網紅KOL在特定圈子內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消費者十分欣賞所關注KOL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等,會竭盡全力地去模仿KOL,包括購置同款商品、打卡同款地點等。
調研數據還顯示,有67.1%的消費者認為自己被種草的原因是“因為想要網紅、達人的同款”;有55.4%的消費者認為自己是“出于對原創內容的信任”;有43.1%的消費者是因為圖文測評寫的較吸引人。
不過在種草經濟迎來高關注的同時,其也經歷發展期內的“陣痛”。大量“虛假種草”正在毀壞這片新生的草原。雇傭網絡水軍點贊、收藏“種草筆記”,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在網絡上搜索“漲粉平臺”等關鍵詞,會出現大量刷單等服務的搜索結果;同時種草筆記代寫、代發業務不斷涌現,原本用來分享好物的“種草筆記”,變成了對消費者的誘導甚至是誤導。
調研數據顯示,有超過七成的消費者表示知道部分平臺有偽造素人“種草筆記”的行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這類“虛假種草”,廣大消費者在消費時要冷靜、理性,對各網絡平臺中流行的“種草筆記”仔細甄別,避免被營銷廣告所誘導。平臺方也應負起主要責任,不斷升級算法技術,提高識別能力,嚴禁刷單等行為,同時也要完善處罰機制,多管齊下凈化平臺環境。
此外,雖然不少平臺都在做種草領域的嘗試,但目前尚沒有成熟、穩定的或值得其他企業模仿、借鑒的模式。即便是最早抓住種草契機的小紅書也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誰能從種草賽道突出重圍,還得看誰能跑出最優的商業模式。(記者 陳晴)
來源: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