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社交電商崛起,到2022年“元宇宙”出圈、“數商興農”興起、綠色電商火熱……在技術創新加速、“雙碳”戰略引領、數字市場重塑等影響下,近年來新電商產業呈現出加速滲透、多元發展、提質擴容、助力轉型的態勢。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新電商產業在持續提升電商平臺服務體驗的同時,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各行業與數字經濟協同發展,并推動數字技術在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加速釋放數字經濟創新動能。
模式重構,新電商服務市場加速變遷
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習慣加速向在線平臺轉移。在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各國電商供應體系不斷提升,全球電商銷售額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網上零售額達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比上年加快3.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萬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12.0%。
從整體上看,一方面,隨著線上購物習慣延續,全球線上零售規模也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產業電商B2B作為企業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更高效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買家和賣家所使用,數字化采購和在線銷售迎來新的增長點。
此外,社交電商在數字技術支撐下,整合社交媒體互動與線上電商購物。相比傳統電商,能夠更好地借助社交媒體的流量,更精準的觸達目標消費者,目前已被消費者廣泛地接受,并且形式上逐漸多元化。
新電商作為電子商務的新形態新模式,通過對“人、貨、場”的重構,以消費需求牽引“短鏈”供給變革,以“去中間化”提高經濟流通效率,暢通商產融合,促進要素融通,進一步賦能消費升級和中小企業轉型,構建新的產業服務生態。
提質擴容,新電商產業環境不斷優化
新電商產業發展需要打造新引擎、構筑新底座。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突破創新,新型基礎設施快速推進,為新電商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AR/VR、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突破創新,與新電商產業新應用場景的融合日益深化。比如,大數據分析幫助電商平臺提升商品承擔的轉化率以及增加銷售額,使平臺便捷獲取消費者喜好,商家可及時分析市場方向和市場動態,并對產品性能進行分析和調整。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第三方物流產業創新商業模式,促進新電商物流降本增效。以物流自動化領域為例,物流服務商基于數據的深層應用,開發服務于工業企業的語音機器人,通過數據集成、語音識別、語義分析,提供毫秒級的數據及業務響應能力。
同時,為激發新電商發展活力,鼓勵新電商發展,我國積極引導新電商產業發展提質擴容,從產業指導、資源保障、示范推廣等多個方面,為新電商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其中,《“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鼓勵電子商務企業挖掘用戶需求,推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健康發展”,鼓勵了新電商的發展方向。規劃還提到要豐富線上生活服務新供給,大力拓展文旅、醫療、教育、體育等便捷化線上服務應用,推動了新電商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拓展。
加速轉型,新電商應用場景日趨豐富
在新技術推動新電商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從生產、流通到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在不斷被優化,“人、貨、場”這三個基本要素在各應用場景下的內涵也在不斷延伸。
當下,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持續提高,推動著消費市場快速增長。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滲透,不僅提升了消費的便利性、愉悅性、信息全面性等,更豐富了市場供給,推動著新電商蓬勃發展。比如,基于大數據分析和算法優化等工具,打造出的新消費智慧支持體系,實現消費者從“預測”到“推薦”,實現新電商效率和覆蓋率全面提升。
在此之下,新電商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消費模式從單一到多場景,并將社交、分享、娛樂、生活、推薦、預測等多個場景融入消費者購買過程,從多快好省樂全等多個維度提升消費者的需求滿意度。尤其是在“雙碳”戰略引領下,新電商企業紛紛構建綠色交易、供應鏈管理、物流體系,以平臺為支撐聚集各方資源,打造全產業鏈綠色生態圈。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