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廣西防城港市紀委監委宣傳部
網絡空間是精神家園。作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文化繁榮的新載體、社會治理的新平臺、國際合作的新紐帶,互聯網既開啟了社會生活的新時代、新空間,也開辟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時代、新空間。網絡是人民的網絡,“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這樣的“定語”,凸顯了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網絡空間是文化空間。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興領域和重要內容,“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網絡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論述,明方向、正導向、定走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網絡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既有時間表,又有任務書,更有路線圖,合乎時代潮流、順應群眾意愿,是落實黨中央新要求、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具體安排、具體行動,為用好“主謂賓”結構,挺直網絡文明建設的脊梁提供了遵循。
以建好主陣地為“主語”,把牢風向標。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其本身就是“謀幸福”的題中之義。要以落實《意見》精神為契機,加強網絡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用科學理論、先進文化、主流價值構筑網絡主陣地,不斷強化網絡思維,提高對網絡規律的把握能力、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使網絡文明建設的路徑更加清晰、重點更加明確、舉措更加務實,推動《意見》部署的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落細、終端見效,讓理性的、健康的、文明的正能量、主旋律傳得開、傳得廣、傳得遠,把“網絡空間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的愿景真正變成永恒的事實和現實。
以構建新秩序為“謂語”,織密防護網。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世外桃源。近年來,針對網絡空間出現的不文明現象,持續深入開展“護苗”“凈網”專項行動,開展預防和打擊網上詐騙專項行動,推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開展“飯圈”亂象專項整治等,有效地改善了網絡生態,為落實《意見》部署積累了成功經驗。要從根本上堵住不文明現象在網絡上的傳播,鏟除淫穢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打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精神家園,就必須根據新時代新要求和互聯網發展新規律,深化改革創新、增強治理能力,用好法治力量,匯聚社會合力,構建規范有序的網絡新秩序,讓網絡文明建設真正立起來、強起來、硬起來。否則,就會像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勢必難以持續持久。
以營造新生態為“賓語”,厚植正能量。網絡文明建設,只有干出的精彩,沒有等來的輝煌。聚焦《意見》明確的目標、任務,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要求的思想觀念、文化風尚、道德追求、行為規范、法治環境、創建機制,用培根鑄魂的乘數效應,營造“山清水秀”的網絡生態,是“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的“國之大者”。要充分發揮網絡文明在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廣泛開展網絡文明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網絡文明主題活動,讓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文明興網更加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集全民之智、舉全民之力把“最大變量”轉化為最大正能量,真正挺直網絡文明建設的脊梁,讓網絡文明建設的獲得感更真、幸福感更濃、安全感更強。
來源:中國網